皇上说:“官员的品级次序,是用来区别上下关系,明确尊贵与卑贱的。”那些监察御史、按察司佥事如果外出巡查,应当按照品级拜见知府、知州,知府、知州如果有罪,监察御史、按察司的官员审问得到实情,就在集市中按照法律判定罪行。像这样的话,御史等监察官员知道自己有品级(的限制),就不敢欺凌侮辱各级官员了。有关官员既然接受了风宪官员的规诫惩处,自己知道羞耻畏惧,就不敢触犯法律制度。这种方法虽然和前代不同,然而也是激励劝勉的方法。
派遣使者带着精美的丝织品和上等酒前往赏赐来安府知府岑汉忠及其弟岑汉良的儿子岑子振。
此前,岑汉忠、岑汉良进入云南,招降了定远等十六个郡县,岑汉良派兵驻守当地,并派人将消息上报朝廷,皇上嘉奖了他们,仍然命令岑汉忠率军招降尚未归附的地方。
定立王府的官制:王府相府设左右相各一人,为正二品官员;左右傅各一人,为从二品官员。参军府设置一名参军,官职为正五品;设置两名录事,官职为正七品;设置一名纪善,官职为正七品。他们的班位各以其品秩列在朝官的后面。
皇上拿着一锭黄金给近臣看,说:“这是包裹表笺的盘龙金。”命令宫女们将它清洗干净并熔炼后得到的。又拿出用杂色的苎麻丝线缝制成的像毯子一样的东西,说:“这是做衣服剩下的布料,把它缝起来做成被子,总比丢弃掉要好。”
又派遣蔡哲回去担任福建行省参政。
礼部上奏制定朝日夕月的礼仪。
按照《周礼·大宗伯》记载:‘用堆积柴薪的方式祭祀日月星辰。’玉人制作玉器的事,标准尺寸的圭、璧都定为五寸,作为祭祀日、月、星辰的祭器。《礼记》上说:‘王宫,是祭祀太阳的地方;夜明,是祭祀月亮的地方。’在高坛上祭祀太阳,在低坑中祭祀月亮,用来区别阴阳,用来规定上下。考察古代祭祀日月的礼仪,有六种。《郊特牲》说:“郊祭,是报答上天的大祭,而以太阳为主,以月亮为配祭,这是第一种说法。《玉藻》中说:‘天子在东门之外行拜日礼。’《祭义》中说:‘在东郊祭祀太阳,在西郊祭祀月亮。’大宗伯在四郊举行祭祀天神的礼仪,在东郊举行祭祀日神的礼仪,在西郊举行祭祀月神的礼仪,这是第三类。《月令》说:‘孟冬之月,天子要向天宗祈求来年的丰收,天宗是日月之类,共四种。’诸侯定期朝见天子,要在东门外朝拜太阳,举行祭祀时要在南门外朝拜太阳,在北门外朝拜月亮,这是第五件事。雪霜风雨不合时令的时候,就祭祀日月,这是第六种。有人说因为郊祭、蜡祭而祭祀四方之神,这不是正祭;用类祭和禜祭来祭祀四方之神,以及在接受诸侯朝见时用礼来祭祀四方之神,都不是常祭。只有春分日的早晨在东门外祭祀日神,秋分日的傍晚在西门外祭祀月神,才是祭祀的正道和常规。大概因为天地是最尊贵的,所以在它们开始主宰世界的时候用冬至、夏至来祭祀。日月仅次于天地。春分时节阳气刚刚盛大,秋分时节阴气逐渐增长,所以在春分、秋分这两个节气举行祭祀,是符合阴阳的意义的。至于其次(的祭祀用品等),则有大次(祭祀时临时搭的大帐篷)、小次(临时搭的小帐篷)、重重的幄帐、重重的几案;祭祀用的牲体则有实柴(祭名,此处指用于实柴祭礼的牲体);祭祀者所穿的服饰则有玄冕(黑色的冕服)、玄端(一种黑色礼服);圭玉所垫的彩色垫板则有大采(一种彩色垫板)、小采(另一种彩色垫板);行礼拜祭时所用的玉是中间有圆孔、一侧有一圭的璧;祭祀时所奏的音乐则是演奏黄钟(律名),歌唱大吕(律名),表演云门(乐舞名)。凡是在《周礼》中出现的就是这样。秦国祭祀八位神只,第六位是月神,第七位是日神,雍城又有日庙和月庙。汉朝在郊外祭祀太一神,早晨祭日,傍晚祭月,改变了周朝的祭祀礼法,经常在郊外祭祀。在泰畤,天刚亮就走出行宫,面向东拱手拜日,面向西拱手拜月,又在宫殿下向东西方向拜日月。宣帝在神山祭祀日神,在莱山祭祀月神。魏明帝开始在东郊祭祀太阳,在西郊祭祀月亮。唐朝在春分、秋分这两天,在国都的东西方向分别祭祀日神、月神。宋朝把春分日祭祀太阳,秋分日祭祀月亮列为大祀。元朝在郊坛祭祀时将日月作为从祀,在二分日祭祀朝日、夕月,皇庆年间曾商议设立相关祭祀,但最终没有施行。现在既然已经让日月随从祭祀于郊祭的坛场,应当考查古代正确的祭祀之礼,分别设置坛场专门祭祀才合适。它们的祭坛形制:朝日坛应该建造在东城门的外面,高度为八尺;夕月坛应该建造在西城门的外面,高度为六尺,两者都是长宽各四丈,两座祭坛的矮墙各为二十五步。燎祭的坛台,八方尺见方,高一丈,在坛台的上方朝南方向开一个三尺见方的出入口。神位用松柏木来制作,长二尺五寸,宽五寸,底座高五寸,用红漆涂饰并且写上金字。在春分日祭祀朝日,在秋分日祭祀夕月,星辰就在月坛附带祭祀。听从了他的建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明太祖实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