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深夜,苏州府衙,灯火通明。
康燕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更多的是深深的忧虑。他刚刚巡城归来,城防暂时无虞,但他敏锐地察觉到,一股不安的情绪正在军中,乃至城中弥漫。
“将军,”一名心腹「防守都尉」低声禀报,“今日午后,有军士窃窃私语,言道…言道韩知府家眷,似有异动。”
康燕目光一凝:“异动?”
“是,其府上仆役连日来出入频繁,搬运箱笼细软,虽掩饰得好,但…不似寻常。”
康燕的心沉了下去。「苏州知府」韩用,此人并非行伍出身,历年都是文官履历,守城之战,其态度至关重要。若其心生怯意,甚至…
他立刻派人请韩用过府议事。韩用来得很快,面色如常,甚至带着几分忧国忧民的沉痛:
“康将军连夜相召,可是城防有变?”
康燕屏退左右,直视韩用,单刀直入:
“韩大人,明人不说暗话。如今局势,你我都清楚。外无援兵,内困孤城,贼兵势大,久守恐生变数。不知大人有何高见?”
韩用目光闪烁了一下,叹了口气:“将军忠勇,下官钦佩。只是…只是赵大帅援军迟迟不至,城中伤亡日增,百姓惊恐,粮草虽足,然人心若散,则万事皆休啊。下官身为苏州父母,实不忍见满城生灵涂炭…”
话语间,已透出明显的动摇和怯战之意,只是满口为下民着想的虚伪做派,就已让康燕厌恶陡增。
康燕心中寒意更甚,他强压情绪,沉声道:
“守土有责,岂能轻言放弃?况且李逸暴虐,嘉兴前车之鉴不远,若城破,百姓岂有活路?唯有死战,方有一线生机!”
韩用低头不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拒绝回答。
康燕知其心志已变,再多言亦是无益。他挥了挥手,让韩用退下。独自在堂中沉思良久,康燕终于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
苏州,恐怕守不住了。为今之计,与其坐待城破、全军覆没,不如趁尚有实力,突围而出,保全这支有生力量,以图日后反击。
不久,他将自己的决定告知了麾下主要将领。大部分将领虽心有不甘,但见形势如此,也只能默然同意。
唯独其中一人,勃然变色——「淮海戍卫副将」谭曙光,年约四旬,面色赤红,性格刚烈如火,闻言猛地站起,声如洪钟:
“将军!此言差矣!苏州乃朝廷东南重镇,岂能轻弃?我等身受国恩,守土有责,唯有与城共存亡,岂能做那弃城而逃的懦夫!韩用文人怯战,岂可因他一人而动摇军心?末将愿率本部兵马,死守苏州!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康燕看着这位与自己并肩作战多年的老部下,痛心道:
“谭将军,非是康某惧战!然现实如此,死守唯有玉石俱焚!保全实力,以待来时,方是上策!”
谭曙光梗着脖子,双目赤红:“什么上策,不过是贪生怕死的托词!将军若执意要走,末将绝不阻拦!但末将和麾下儿郎,誓与苏州共进退!想要苏州,除非从我等尸体上踏过去!”
言罢,竟不向康燕行礼,怒气冲冲摔帘而出。
帐内一片死寂。
康燕望着谭曙光离去的背影,嘴唇翕动,最终化作一声长叹,眼中已有泪光闪烁。
他知道,谭曙光心意已决,绝难挽回。而军心已现裂痕,强留无益,甚至可能引发内讧。
是夜,康燕含泪写下放弃苏州、率部突围的详细方略,并抄送镇江城大营。
随后,他下令心腹将领秘密集结愿意跟随突围的部队,主要是他自己的嫡系以及杨杰等部,同时尽可能留下箭矢粮草。
临行前,康燕特意去见了杨杰。杨杰听闻要放弃苏州,亦是震惊不已,但当康燕将局势和盘托出,特别是提到韩用可能已有异心、谭曙光决意死守后,他沉默了。
他想起旺山死战的兄弟,想起苏州城头日夜不休的厮杀,最终单膝跪地:“末将…愿追随将军!但求他日能重返此地,以贼酋之血,祭奠英魂!”
五月二十四日夜,乌云蔽月,星黯淡无光。康燕率领约一万两千名愿意跟随的将士,人衔枚,马裹蹄,悄然打开苏州城西门,借着夜色的掩护,向着常州方向奋力突围。
东唐围城部队未曾料到守军竟会主动放弃坚城,措手不及,被康燕部撕开一道口子,成功遁去。
离去前,康燕于马上回望苏州巍峨的轮廓,虎目含泪,低声喃喃:
“苏州…康燕对不住你,对不住谭将军…他日必率王师归来!”
城内,谭曙光得知康燕已走,并未愤怒,只是对麾下剩余数千将士慨然道:
“康将军择路而去,我等抉择死守!今日起,再无退路!唯有血战到底,扬我大宁军威!让东唐贼子知晓,我苏州并非无人!”
将士们受其感染,皆愿效死,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一场致命的阴谋,早已悄然笼罩了苏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神州明夷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神州明夷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