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自然知晓!”吴一波断然道,眼神锐利,“胡好亦是此意,故急报请示。只是这流民如蝗,冲击边隘,如何处置?放任不管,则川北糜烂,民心尽失;强力驱逐,恐激起更大民变,反为‘夏魂’所乘,或迫使其与流民合流,酿成巨祸!”
诸葛明华捻须沉思,眼中精光流转,迅速权衡利弊,结合吴一波方略,已然成竹在胸:“王上,‘夏魂’之议,必须坚决回绝,断然处置。着胡好大人,立刻驱逐其使者,并严令川北各关隘,若遇‘夏魂’贼寇,格杀勿论!绝不可让其一兵一卒踏入蜀境半步。此乃立场,不容丝毫含糊。可将其使者头颅悬于关隘,以儆效尤!”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沉稳:“至于流民…此虽大患,亦是人力,更是民心所向之机!川中地广,经西川历次叛乱后,人口锐减,荒地甚多。可令胡好大人在川北险要之处设卡,严查身份,甄别其中是否混杂‘夏魂’奸细或悍匪。”
“对真正因灾流徙之民,则于指定区域设立临时安置点,开仓放粮,赈济粥食,暂解其饥寒。同时,以工代赈之策可予施行。眼下隆冬时节,疏浚河道、修葺城墙、整饬官道,皆需人力。许以口粮、薄酬,甚至承诺开春后分配荒地,引导其劳作安身。”
“此举,一可解其倒悬之急,收拢人心,彰显王上仁德;二可化害为利,补充川中劳力,兴修水利,稳固边防;三可严密监控,使其不至聚众生乱,亦断了‘夏魂’裹挟之念。待来年春暖,再酌情编户齐民,分田垦荒,使其真正成为我大吴子民!此乃固本培元之良策!”
吴一波细细听着,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诸葛明华此策,可谓老成谋国,既守住了底线,清除了隐患,又化解了危机,更暗含了长远经营、收拢民心之意。固守西南的战略,正需此等务实手段。
“善!”吴一波拍案赞道,“就依军师之策!即刻拟旨,快马传谕胡好:其一,严拒‘夏魂’,立斩其使,遇之则杀!其二,设卡分流,赈济流民,以工代赈,妥善安置!其三,沿川北诸隘口,增派精兵,严密布防,日夜巡守,绝不容流寇或‘夏魂’势力借机渗透。告诉他,蜀中乃我军后院,务必给孤守稳了!”
“王上圣明!”诸葛明华躬身领命,迅速草拟旨意。
二人信步归于堂中,处理完川北急务,吴一波心绪稍定,对诸葛明华的策略深感满意。此时,院外又有亲卫低声禀报:
“王上,军师,「滇南校尉」徐懋应、「南疆校尉」崔相龙处,各有信使抵达,呈上密报。”
“哦?速念!”吴一波精神一振,大开正门,西南经营,正需此类消息。
亲卫展开第一份密报:“大吴「滇南校尉」徐懋应报:仰仗王上天威,末将持节奔走云贵,多方斡旋,以金银开路,以联姻固盟,恩威并施。现滇东黔西大小二十七家土司,皆已歃血为盟,愿奉王上号令,永镇边陲!其子弟,亦愿入长沙习学参军,以示归心!”
“好!”吴一波面露喜色,拍手叫好。云贵土司桀骜,能将其初步笼络,意义重大,不仅稳固了西南后方,更打通了通往缅甸的通道。
亲卫又展开第二份密报,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大吴「南疆校尉」崔相龙报:末将遣精干使者,携重礼,深入安缅,面见「安缅王子」刘玄静。王子感念王上威德,深知其国内战乱,自身流亡,愿与我大吴永结盟好。王子言道,若王上愿助其复国,其愿举国内附,奉王上为宗主,永世称臣纳贡!其密使已随信同来,候王上召见!”
“内附?称臣?”吴一波眼中精光大盛!这消息比土司归顺更令人振奋!若能得安缅王子相助,掌控缅甸,不仅获得了一个巨大的战略后方和资源宝库,更将大吴的势力直接投射到了中南半岛!这无疑是向外拓展、积蓄力量的绝佳契机!
“好!好!好!”吴一波连道三声好,之前的郁气与隐忧一扫而空,雄心在西南的框架内再次点燃。他看向诸葛明华,两人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是实实在在的飞腾之基业!
“召安缅密使,妥善安置,以礼相待,择日孤亲自接见!”吴一波果断下令,“传令崔相龙,务必与刘玄静保持紧密联络,全力支持!所需钱粮军械,由长沙府库优先拨付!此乃开拓西南之要务!”
“遵命!”亲卫领命退下。
院内再次恢复了宁静。炭火依旧温暖,但君臣二人心绪已截然不同。
二人重归亭中,继续棋局,吴一波重新拈起一枚黑子,目光落在棋盘上,却仿佛穿透了棋枰,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西南半壁,根基渐稳;川北流民,可化助力;云贵土司,尽入彀中;安缅王子,愿为藩属…虽暂不能北上争锋,但这“渊”中之局,已然气象万千!崔邈预言中的“险”与“忌”,似乎在这务实经营与向外开拓中,找到了化解与腾挪的空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神州明夷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神州明夷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