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扬州府,城东,布政使官邸。
后院轩榭廊园一派冬日萧条之景,池中结了层细冰,在并不温暖的阳光照射下,映出惨淡的光彩。
会客厅内,却是另一番景象。下人早将几座硕大的紫铜炭盆烧得通红,炭火噼啪作响,热浪滚滚,烘得厅内温暖如春,甚至有些燥热,与外间的寒意判若两季。
「淮海布政使」袁凯端坐在主位的太师椅上,一身簇新的深绯色官袍,衬得他保养得宜、略显富态的面容更添几分威严。
他端起手边的青花盖碗,轻轻撇了撇浮沫,啜了一口上好的龙井,目光看似随意地落在下首两位客人身上。
客座上,一位是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穿着深褐色万字纹员外氅的老者,正是京口姜家的定海神针——姜老太爷。他微眯着眼,看似在养神,手指却无意识地捻着腕上的檀木佛珠。
另一位则是年富力强、穿着藏青色锦袍的中年人,姜家现任家主姜承宗。他坐姿端正,神情恭谨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拘谨。
厅内气氛看似和煦,却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姜老员外,姜家主,”袁凯放下茶盏,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笑容,声音温润,“今日二位贵客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外面天寒地冻,快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藩台大人客气了。”姜老太爷微微欠身,声音带着老年人的沙哑和一丝疲惫,“老朽与犬子承蒙大人召见,已是惶恐。大人日理万机,还拨冗相见,实在感激不尽。”姜承宗也紧忙跟着父亲行礼附和,面上笑意浓厚。
“诶,这话就见外了。”袁凯摆摆手,笑容更盛,“京口姜氏,名门望族,诗礼传家,在这淮海地界,谁人不知,谁人不敬?老员外治家有方,子孙繁茂,人才辈出,实乃我淮海士绅之楷模啊!”他目光扫过姜承宗,“姜家主承继家业,将偌大姜家操持得井井有条,蒸蒸日上,更是年轻一辈中的翘楚,前途无量!”
这一番恭维,听得姜承宗心中微动,脸上不由露出几分受用之色,连忙谦逊道:“大人谬赞了,承宗才疏学浅,全赖家父教导有方,族人齐心,方得维持些许局面,不敢当大人如此盛誉。”
姜老太爷捻动佛珠的手指微微一顿,浑浊的眼眸深处闪过一丝精光,面上却依旧是那副风烛残年的模样,咳嗽了两声,慢悠悠地道:
“大人过誉了,老朽不过是守着父兄基业,苟延残喘罢了。承宗年轻,还需多加历练。”
袁凯仿佛没听出姜老太爷话中的推脱之意,话锋一转,笑容中带上了几分亲近:
“说到人才辈出,姜老员外,令兄为国而亡,得以追封伯爵,令弟姜寅姜大人,如今在「永安留守指挥」任上,那可是深得朝廷倚重啊!姜大人为人刚正,德高望重,在京城勋贵圈子里也是颇有声名,权势不小。有姜大人在朝中为姜家遮风挡雨,姜氏一族,真可谓是根深叶茂,稳如泰山!”
提及弟弟姜寅,姜老太爷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切的、带着家族荣光的笑容,但旋即又收敛了:
“承大人吉言。舍弟能为国效力,是姜家的福分。只是为官之道,如履薄冰,也需谨小慎微,不敢有负圣恩。”他巧妙地将话题从权势上引开,嘬起一口茶水进入口中。
袁凯心中暗忖这老狐狸果然油滑,脸上笑容不变,继续道:“是啊,如今这世道,能稳如泰山者,实属不易。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稍有不慎,便是倾覆之祸。”
他端起茶盏,又放下,目光在姜家父子脸上逡巡,终于图穷匕见,“就如这淮海之地,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朝廷…唉,鞭长莫及。幸而,我们有王爷坐镇东南,威德广布,保境安民,方能使一方百姓得享安宁。王上雄才大略,礼贤下士,对姜氏这等名门望族,更是仰慕已久,渴盼能得臂助,共襄盛举!”
厅内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炭火燃烧的噼啪声格外清晰。暖阁的热气似乎也凝固了。
袁凯的话,像一块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冰湖,激起了无声的巨浪。他终于亮明了意图:归附李航!
姜承宗呼吸一窒,心脏猛地跳动起来。
王爷!掌控东南数省,兵精粮足,俨然已是国中之国!布政使大人亲自做说客,抛出的橄榄枝不可谓不诱人。若能依附这等强藩,姜家在淮海的根基岂非更加稳固?甚至能更进一步?他下意识地看向父亲。
姜老太爷脸上的笑容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凝重。他捻动佛珠的速度明显加快,枯瘦的手背上青筋微微凸起。沉默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比之前更加沙哑低沉:
“布政使大人抬爱了。我姜家世代耕读传家,忠厚为本,向来只知奉公守法,缴纳皇粮国税,于庙堂之争,实无心力,也不敢妄加置喙。
殿下仁德,保境安民,老朽与阖族上下,自是感佩在心。然…归附一事,关乎全族数百口性命前程,老朽年迈昏聩,实不敢擅专,还需…还需与族人细细商议,从长计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神州明夷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神州明夷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