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蛛”织就的无形网络尚在雏形,“铁轨”的轰鸣仍萦绕在北方的原野,然而时代的巨轮却已裹挟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如汹涌的洪流一般滚滚向前。这股力量势不可挡,它所带来的变革和冲击,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无法逃避。
就在这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朝廷郑侍郎的巡察如同平静湖面上投下的一颗石子,虽未掀起惊涛骇浪,但却如同一根探入水底的竹竿,清晰地测出了水下暗流的汹涌与深浅。这一巡察行动,无疑给原本看似平静的北平带来了一丝紧张的气氛。
在北平的深处,朱棣的书房内,炭火盆烧得正旺,熊熊的火焰舔舐着空气,试图驱散那凝重得令人窒息的氛围。然而,这凝重并非来自寒冷,而是源自众人心中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和不确定。
朱棣端坐在书桌前,他的面容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严肃。一旁的道衍(姚广孝)、马三宝以及被紧急召来的凌云,也都面色凝重地围坐在他周围。这个秘密会议,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燕军的未来,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走向。
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军事舆图,图上的蓝色小旗代表着朝廷的势力,密密麻麻地插满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区域。相比之下,燕军的红色旗帜则显得孤零零的,被压缩在北平一隅,仿佛随时都可能被那蓝色的海洋淹没。形势看似岌岌可危,让人不禁为燕军的前途捏一把汗。
“朝廷已决意不再姑息。”朱棣的声音低沉而冷峻,手指重重地点在舆图上南京的位置,“削藩令已下,各路兵马正在调动,目标是彻底铲除孤这个‘心腹之患’。避无可避,唯有迎战!然,敌众我寡,困守北平,终是坐以待毙。”
道衍捻动着佛珠,接口道:“阿弥陀佛。王爷所言极是。贫僧观天象,察地理,北方王气虽盛,然欲成大事,必南下以正乾坤。如今朝廷主力云集江北,其南方腹地反而空虚。若能出一支奇兵,避实击虚,直捣黄龙,或可扭转乾坤。”
“南下?”凌云心中一震。这意味着战争规模将急剧扩大,从区域性冲突升级为争夺天下正统的全面战争。
“不错!”朱棣目光锐利地看向凌云,眼中闪烁着果断和决绝,“孤欲亲率精锐,千里奔袭,直取南京!此乃孤注一掷,胜则问鼎天下,败则万劫不复。”他的声音铿锵有力,透露出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凌云站在一旁,感受到了朱棣身上散发出的强大气场。他知道,这次行动对于朱棣来说至关重要,而天工院则是他手中最重要的筹码之一。
朱棣继续说道:“南下征战,路途遥远,补给困难,敌军势大。你的新式火器、你的后勤保障,能否支撑孤完成这雷霆一击?”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在了凌云的心上。
凌云深知责任重大,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军事咨询,更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前总动员,是对天工院极限能力的终极考验。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应对之策。
过了片刻,凌云走到舆图前,目光扫过漫长的进军路线。他的手指沿着地图上的线条移动,仿佛在触摸着那片即将被战火洗礼的土地。
“王爷,”凌云终于开口,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南下征战,关键在于‘快’、‘准’、‘狠’。”
“快”的关键在于机动和信息。因此,我建议采取以下两项措施:首先,应立即加紧生产便于骡马驮载或车辆运输的轻型“虎蹲炮”,并配备充足的弹药。然后,组建一支直属王爷指挥的快速炮队,将其作为攻坚和破阵的尖刀力量。
“准”的关键则在于情报和后勤。为此,需要派遣大量精锐的夜不收,为他们配发最好的(改进型)燧发枪和望远镜,让他们深入敌后,绘制精确的地图,侦察敌军的部署以及粮草囤积点。在后勤方面,除了常规的运输方式外,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河段,尝试利用改进后的蒸汽机驱动小型运输船,以提高漕运效率。此外,必须严格推行标准化补给,确保弹药和零件能够互换通用。
“狠,在于武器的效能与士兵的素质。神机营需进一步扩编强化,加强步炮协同训练。此外……”凌云顿了顿,压低声音,“卑职正在试验一种新式‘开花弹’(榴霰弹),用于‘虎蹲炮’,可在敌军头顶空爆,杀伤范围极大,或可成为破敌密集阵型之利器,但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需加紧攻关。”
朱棣静静地聆听着凌云的分析,他的目光始终落在凌云身上,随着凌云的话语,眼中的赞赏之色愈发浓烈。一旁的道衍也不禁微微颔首,表示对凌云观点的认同。
凌云的分析不仅条理清晰,而且切中要害,没有空洞地谈论一些宏大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提出了具体且可执行的技术支撑方案。这对于当前的局势来说,无疑是最为迫切需要的。
“好!”朱棣突然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地说道,“就依你所言!”他的决断力在这一刻展现无遗,让人感受到他作为统帅的果敢与决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