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他们参观了铠甲札叶的冲压、火铳枪管的镗制(仅限于粗加工展示)……每一处,都有清晰的流程、专用的工具、严格的标准。效率或许未必真如展示般完美,但其体现出的系统化、规范化、可复制的工业生产雏形,已经足以让这些见多识广的京官感到一种莫名的压迫感。
最后,他们被引至一处稍显安静的工棚外。棚内,几名工匠正围着一个巨大的金属构件进行测量和记录,神情专注。那是“破山”二号的炮身粗胚。
“此乃本院研制新型守城器械之部件,”引导员按照凌云事先吩咐,语焉不详却气势十足,“其力较之以往,不可同日而语。具体细节,乃军机要务,恕难奉告。”
虽未得见全貌,但那巨大的体积、精密的测量工具、以及工匠们严谨的态度,已然无声地传递出一种令人不安的信息。
参观完毕,黄珂等人沉默良久。他们原本准备嘲讽燕地“蛮荒”、“穷兵黩武”的说辞,在眼前这井然有序、充斥着金属力量与理性光芒的巨坊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贵处……治理匠户,倒是别具一格。”黄珂最终干巴巴地说了一句,听不出是褒是贬。
陪同的燕王府官员心中暗喜,面上却淡然:“皆是王爷教化,工匠用心,为国效力而已。”
朝廷使团带着复杂的情绪离开了。天工院之行,无疑给他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燕军武备之精、背后支撑体系之强悍,远超他们的预料。
消息很快反馈到朱棣那里。燕王闻报,龙颜大悦!天工院这次,结结实实地给他长了脸,挫了朝廷的威风!
“好!好一个‘煌煌天工’!”朱棣击节赞叹,“凌云果不负孤望!传令,重赏天工院上下!尤其是那些引导讲解的学徒,皆有赏赐!”
“博览会”的成功,效应远不止于对外宣传。
对内,天工院工匠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日复一日的劳作,竟能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和尊严,甚至能让朝廷来的大官都为之震惊。那种“规矩”带来的秩序感和效率提升,也从被迫执行,逐渐开始被一部分人真心接受和认同。
格物堂的学徒们,经过这次充当“技术大使”的历练,眼界和自信都大大提升,对所学知识的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朱棣对天工院的信任和支持,也因此事而更加巩固。周铎等人试图再以“虚耗”、“奇巧”来攻讦,效果已大不如前。
然而,凌云却从这场成功的“演出”中,看到了更深的隐患和机遇。
隐患在于,天工院的实力过早、过直白地暴露在了朝廷眼中,必将引来更深的忌惮和更隐秘的窥探。黄珂等人离去时那复杂难明的眼神,让他心生警惕。
机遇在于,“博览会”的模式,为他一直思考的“技术扩散”提供了一条新的、更高效的路径——集中展示,树立标杆。
他向朱棣和马三宝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
“王爷,此次朝廷使团观览,可见‘眼见为实’之效。我天工院之法,非是空谈,实有大利。然北地匠坊众多,若仅靠宣导队零星推广,收效甚微。不若定期于天工院举办‘观摹会’,邀各地匠坊头目、优秀匠户前来,集中观摩学习最新之法,交流切磋。如此,则标准可更快统一,精妙之技可更快推广,我军武备根基将更为牢固!”
这是一个将临时性的“博览会”,转化为常态化技术交流平台的计划。
朱棣正在兴头上,且此举确实于军备有利,当即允准:“准!便依先生之言。此事由天工院与马三宝共同操办。”
自此,“天工观摹会”定期召开。各地匠户头目得以亲眼见到标准化、流水线的威力,亲眼看到水力机械的伟力,亲眼触摸那些精密的量具和改良的工具。冲击是直观而强烈的。许多原本抵触的保守派,在事实面前开始转变态度。
技术的扩散速度,陡然加快。
天工院,真正成为了北方军工体系的技术源头和标杆,“煌煌天工”之名,不胫而走。
而凌云则站在那巨大的水力锻锤前,看着又一次观摹会的人群带着震惊与渴望离去,目光幽深。
他知道,播撒出去的火种,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蔓延。
但这火焰最终会烧向何方,是照亮前路,还是焚毁一切,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他只能确保,自己手中的火把,足够明亮,足够坚定。
喜欢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