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观摹会”的成功,如同在北方军工体系内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标准化、流水线的理念,辅以亲眼所见的震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刷着旧有的生产模式。各地匠坊头目返回后,虽不能立刻全盘照搬,但或多或少都开始尝试引入标准量具、优化工序、甚至模仿那简陋的流水作业。军械的质量与补充效率,进入了缓慢却坚实的提升通道。
天工院本身,也因此进入了短暂的“黄金时期”。资源倾斜,声望日隆,朱棣的赏赐和信任源源不断。格物堂的学徒们愈发自信,工匠们的技艺在体系的支撑下精益求精。“云枢阁”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对“破山”二号的改进、轻型野战炮的预研、乃至蒸汽机更高效应用的探索,都得以稳步推进。
然而,凌云心中的那根弦,却从未真正放松。朝廷使团离去时那最后复杂的眼神,如同芒刺在背。他知道,天工院展现出的潜力,绝不可能让应天府的那位建文皇帝和他的谋士们安然入睡。
果然,暴风雨前的宁静,被来自西北方向的紧急军情骤然打破!
一直与燕军处于对峙、摩擦状态的朝廷大将平安,突然尽起麾下精锐,并以一支从未出现过、装备极其精良的重甲骑兵为先锋,绕开坚城,直扑北平西北屏障居庸关!兵锋极锐,关外据点一日三失!守关大将告急文书上的字迹都透着血痕:“……贼骑披重甲,刀箭难伤,马亦覆甲,冲阵如墙而进,势不可挡!乞发援军,乞天工院速发破甲利器!”
重甲骑兵!在这个时代,几乎是陆地战场上无解的存在。尤其是成建制的、人马俱甲的重骑冲锋,对于缺乏有效反制手段的步兵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军情如火,瞬间烧遍了燕军高层。朱棣紧急召集文武,商议对策。然而,面对这种纯粹的、依靠装备和重量碾压的战术,即便是张玉、朱能等百战老将,也面露难色。野战之中,步兵结阵虽可勉强抵御,但伤亡必然惨重,且极难反击。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凌云。似乎天工院总能创造出奇迹,解决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
凌云被急召入王府议事。他仔细听着前线将领对那支重甲骑兵的描述:甲胄之坚、冲击之猛、常规弓弩难以穿透……
“凌先生,”朱棣的目光带着前所未有的沉重和期待,“平安此獠,竟练得如此铁骑!居庸关若失,北平西门洞开!你可有良策?天工院可能速造破此铁骑之器?”
压力如山。这不是土山那种固定目标,而是高速移动、防护惊人的钢铁洪流。
凌云脑中飞速运转。破甲?爆炸箭矢威力不足且难以命中移动目标。“破山”炮更不现实。需要的是能够有效穿透重甲、且便于步兵或轻骑兵使用的单兵或小组武器。
他的目光扫过殿内武将身上的佩刀和墙上的挂着的长矛,一个前世众所周知的、却在此刻无人想起的简单武器雏形,猛地闪过脑海!
“回王爷!”凌云拱手,声音沉稳,心中已有了初步方案,“铁骑虽利,然有其弊。其甲虽坚,却非无隙;其冲虽猛,却失之灵巧。卑职需三日时间,回天工院试验一物,或可克制此獠!”
“是何奇物?”朱棣急问。
“此物或名‘破甲锥’,”凌云描述着一个简单的概念,“其形似短矛,矛头极尖极硬,后配重杆,专用于投掷。不求锋利,只求洞穿!寻常兵士经简单习练,便可于数十步外掷出,专刺敌骑铠甲的连接薄弱之处,或马匹无甲之处!若成阵列齐掷,必可阻其冲势!”
这本质上就是简化版的标枪(Javelin),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强调破甲功能的重投枪。技术含量极低,但在此刻的战术背景下,却可能产生奇效。
殿内众将闻言,有的点头,有的却露出失望之色。标枪并非新物,古已有之,然效果平平,对付重甲更是堪忧。
“凌先生,标枪之物,恐难破重甲……”一位将领忍不住质疑。
“非是寻常标枪。”凌云自信道,“其矛头需以‘星火钢’特制,淬火极硬,形制专为破甲而设,分量加重,投掷方式亦需训练。且,此乃阻敌之用,非是必杀。只要能迟滞其冲势,使其陷入我阵,则长枪钩镰,自可围而歼之!”
朱棣沉吟片刻。眼下并无他法,且凌云所言确有道理。“好!便予你三日!需要何物,一应满足!三日后,孤要亲眼验看此‘破甲锥’!”
凌云领命,匆匆返回天工院,立刻召集核心人手。
“情况紧急,长话短说。”他将重甲骑兵的威胁和“破甲锥”的构想快速说明。
“此物关键在于矛头!需极硬,宁脆勿软,务求一击洞穿!”凌云对李小柱道,“李师傅,立刻开炉,用韧性最低、硬度最高的那版‘星火钢’配方,浇铸破甲锥头!形状如图,三棱透甲,带倒刺!”
“得令!”
“李三狗,火药小组暂停,带人赶制投掷用木杆,要直,要韧,前端加重配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