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提议,如同一条条无形的绳索,试图慢慢地缠绕上天工院的手脚,将其纳入传统的官僚管理体系之中,磨平其过于锐利的棱角。
凌云疲于应对。他不得不分出大量精力,与这些文官周旋,解释技术细节,说明研发必要性,反驳那些不切实际的指责。许多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论和文书往来上。
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技术的每一步前进,都仿佛在泥潭中跋涉,需要耗费巨大的心力去推开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更让他警惕的是,马三宝虽然表面支持,但在一些关键节点上,态度也变得微妙起来,似乎也在有意无意地借着周铎等人的压力,加强对天工院,尤其是对“云枢阁”的控制。
技术的纯粹性,正在被权力的计算所污染。
这一日,“将作会”又为一项新式手铳的量产计划争论不休。周铎等人以“工艺未臻完善,恐炸膛伤及己军”为由,要求暂缓。
凌云据理力争,出示了大量测试数据,证明其可靠性已远超现有装备。
双方僵持不下。
一直沉默的朱棣,忽然开口:“凌先生,此铳……可能于百步外,破重甲否?”
凌云一怔,如实回答:“回王爷,此铳旨在近战速射,百步破甲,非其所长。需得野战炮或强弩……”
朱棣微微颔首,不再多言,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
会议最终不了了之。
散会后,凌云心情沉重。他意识到,朱棣的需求是无限膨胀的,他渴望的是立刻能改变战局的、压倒性的力量。而技术的进步,有其客观规律,需要积累,无法一蹴而就。这种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风险。
夜色中,他独自走在回天工院的路上。北平的街道冷清,唯有更夫的打更声远远传来。
突然,他眼角瞥见巷口阴影处,似乎有人影一闪而过!
他心中一凛,立刻警惕起来,手悄悄摸向腰间——那里藏着一把“云枢阁”最新试制的、体积小巧却威力不俗的燧发短铳。
然而,那身影并未靠近,反而迅速消失在更深沉的黑暗里。
是错觉?还是……马三宝警告过的,“朝廷那边”的人?
凌云背心渗出冷汗。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某些人眼中的目标。无论是想除之后快,还是想攫取技术,他的处境都变得异常危险。
回到天工院,他立刻加强了内部的戒备,尤其是“云枢阁”的防卫。同时,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次日,他主动求见了马三宝。
“公公,前日王爷问及百步破甲之事,凌云深愧未能及时献上利器。然此非一日之功。”凌云诚恳道,“卑职愿立军令状,一年之内,必为王爷研制出可于军阵之中、击破重甲之新铳!然……”
他话锋一转:“然研发之事,需心无旁骛。近来‘将作会’事务繁杂,文书往来耗时颇多,恐延误研制。卑职恳请公公斡旋,允‘云枢阁’专注于技术攻坚,一应文书稽核之事,可否由郭衡大人代为处理?‘云枢阁’定期向公公您并王爷禀报进度即可。”
这是以退为进,主动要求更严格的“监管”(集中到马三宝手中),以换取研究的自主空间,避免与周铎等人的无谓纠缠。
马三宝眯着眼,打量着凌云,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但最终缓缓点头:“先生一心为公,咱家甚慰。便依先生之言。望先生早成大器,以慰王爷之心。”
凌云心中稍安,知道暂时又过了一关。
但当他回到“云枢阁”,看着那些沉浸在技术世界中的工匠和学徒时,心中却涌起一股悲凉。
他知道,那道无形的壁垒,已经立了起来。他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纯粹地追逐技术的星辰。
未来的路,必将是技术与权力交织、合作与制衡并行的荆棘之途。
而他,必须学会在这复杂的棋局中,同时当好一个工程师,和一个……棋手。
将作之会,非止于作,更在于“会”。而他会下去的,将是整个时代的命运。
喜欢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