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那份蓝黑色钢笔字的函件,被秦念用一枚老式铜质镇纸压在了办公桌的左上角,与右边堆积如山的“驭风计划”初步构想文件形成了鲜明对比。
院长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进。”
李文军和吴思远一前一后走了进来,两人脸上都带着一种混合着兴奋与忐忑的神情。
“秦院长,海军那边……”李文军搓了搓手,有些拿不准地问。那份函件的内容早已在核心层传开。
秦念抬手指了指桌角:“先放一放。”她的目光投向两人带来的厚厚的卷宗,“‘驭风’的初步方向,理清楚了?”
吴思远立刻上前,将几份手绘的图表铺在办公桌空处:“院长,我们和几个空气动力学、材料学的老专家碰了几次头,梳理了一下。要达到五倍音速以上,目前看,三大天堑,绕不过去。”
他用手指点着图表:“第一,‘黑障’——速度上去后,飞行器周围空气电离形成等离子鞘套,无线电波穿不透,通讯、导航、控制信号全部中断,等于变成瞎子、聋子。”
“第二,‘热障’——气动摩擦产生的高温,现有任何常规材料都扛不住,几分钟就能把弹头烧成灰。需要全新的耐超高温材料。”
“第三,‘快与准的矛盾’——速度太快,留给反应和控制的时间窗口以毫秒甚至微秒计,现有的控制系统和算法,反应不过来,打不准就是白费。”
每一个字都像沉重的石头,砸在办公室的地板上。
李文军补充道:“还有动力系统。现有的火箭发动机,推力大但工作时间短,像点鞭炮;涡轮发动机能长时间工作,但速度上限摆在那里。要长时间维持高超音速,可能需要全新的组合循环发动机,这……国内几乎没人搞过。”
空气仿佛凝固了。这些难题,任何一个单独拎出来,都足以让一个顶尖团队研究十几年,甚至更久。
秦念沉默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她没有看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图表,目光反而落在了窗外。
研究所大院角落里,几个年轻的研究员正围着一台老旧的吉普车引擎,比比划划,似乎在讨论着什么改造方案,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与闯劲。
“难,是预料之中的。”秦念终于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不难,还要我们‘星火’干什么?”
她站起身,走到那块挂在墙上的小黑板前,拿起粉笔。
“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黑障’的本质是等离子体屏蔽电磁波,那我们就不跟它硬碰硬。”粉笔在黑板上划出流畅的线条,
“能不能换个思路?比如,寻找能穿透等离子体的新频段?或者,研究瞬时‘开窗’通信技术?再或者,发展不依赖外部信号的自主导航,让飞行器自己‘认路’?”
她每说一个思路,就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关键词。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在她笔下仿佛被拆解成了一个个可以着手攻克的“据点”。
“ ‘热障’,关键在材料。”秦念的粉笔点向第二个方向,“张海洋那边,新型碳-碳复合材料在‘龙盾’上证明了潜力。但还不够。我们需要能承受两千度,甚至更高温度的‘争气瓦’。”
她看向李文军和吴思远:“这事,光靠材料所不行。李工,你牵头,组织计算小组,利用‘星河’,从分子层面模拟不同材料配方在极端高温下的结构变化和失效机理,给张工他们指明方向,减少盲目试错的次数。”
李文军眼睛一亮:“对啊!用计算模拟来筛选和优化配方!这能省下大量时间和经费!”
“ ‘快与准的矛盾’,核心在控制系统的进化。”秦念的目光最后落在吴思远身上,“思远,你负责组织算法和架构团队。
我们之前在‘龙盾’上用的实时系统是基础,但面对高超音速,控制器的‘神经反射弧’还得再快十倍、百倍!我需要你拿出一个全新的、更快速、更坚韧的控制核心方案!”
她顿了顿,强调道:“重点是快和稳,在极端环境下也不能掉链子。”
吴思远神色凝重地点头:“明白,院长!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她放下粉笔,拍了拍手上的灰,走回办公桌后。
“三大天堑,就是我们‘驭风计划’第一阶段要攻克的三大堡垒。”秦念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两位得力干将,
“海军的需求,正好可以成为我们某些基础技术(比如高精度控制)的验证平台。
你们回去,就按这个思路,尽快拿出详细的攻关方案和人员配置。我们要在西南这片土地上,把‘驭风’这面大旗,牢牢立起来!”
“是!”李文军和吴思远齐声应道,来时脸上的忐忑已被昂扬的斗志取代。院长已经把方向指得这么清晰,剩下的,就是他们豁出命去干!
两人离开后,秦念才重新拿起那份海军函件,仔细看了看落款和日期,嘴角微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