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骨干的接连离职,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沉浸在成功喜悦中的“归处”团队。贾长安意识到,情怀与理想固然是凝聚人心的旗帜,但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更需要一套坚实的制度与清晰的愿景来构筑抵御风浪的堤坝。
制度筑基
苏青瓷与人力资源顾问联手推出的新薪酬体系与职业发展规划,在团队内部引发了不小的震动。新体系打破了以往相对模糊的“大锅饭”色彩,引入了更科学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核心骨干的薪资水平得到了显着提升,并与项目创新、客户满意度、文化传承等核心指标深度挂钩。同时,清晰的“P序列”(专业岗)与“M序列”(管理岗)双通道晋升路径被明确下来,让每一位员工都能看到自己在“归处”的成长蓝图。
“我们不仅要给大家一个‘家’,更要给大家一个值得奋斗的‘未来’。”苏青瓷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新政策时,语气坚定,“在‘归处’,你的才华与付出,一定会获得与之匹配的尊重与回报。”
这一举措,有效地稳定了浮动的人心。那些原本因外部诱惑而有些动摇的员工,看到公司解决问题的诚意与决心,也暂时按下了浮躁的念头,选择观望。而一直默默付出的老员工,则感到自己的价值被真正看见,士气大振。
“归处学堂”启航
与此同时,贾长安力排众议,投入重金启动了一项被视为“非紧急但极其重要”的计划——“归处学堂”。他邀请秦望舒担任名誉校长,并聘请了数位在企业管理、品牌营销、服务设计领域的资深专家作为特约导师。
学堂的第一课,由贾长安亲自主讲,主题是“重温初心:‘归处’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他没有使用PPT,而是再次讲述了创业维艰时的故事,分享了“长安之夜”和“长安十二时辰”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与抉择。他坦诚地剖析了目前团队面临的管理短板和人才危机,并将之定义为“成长的烦恼”和“淬火的必经阶段”。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诱惑很多。”贾长安目光扫过台下年轻或不再年轻的面庞,“但我想请大家问问自己,我们当初为什么聚集在这里?是为了最终把自己变成一个纯粹的、追逐利益的商业机器吗?不是!我们是为了证明,文化可以有力量,商业可以有温度,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成就一番事业,同时安顿自己的人生!”
他的话语朴实而充满力量,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随后,秦望舒开启了“文化模块”的第一讲,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归处”文化价值观的学理基础,让员工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专业的市场导师则开始系统性地传授品牌建设与营销的科学方法,弥补团队在此领域的知识短板。
“归处学堂”如同一座熔炉,既淬炼着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更在持续锻造和凝聚着那份独一无二的“归处之魂”。
“云隐”的阴影与新的涟漪
就在“归处”内部积极求变之时,“云隐”项目正式对外营业。凭借“盛世文旅”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宣传渠道,开业伊始便声势浩大,吸引了大量追求新奇和高端体验的客源,对“归处”的预订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金十三传来消息,“云隐”正在快速组建自己的内容团队,挖角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归处”,也开始瞄准其他文化机构,显示出其打造自身文化内核的决心。同时,他们开始与“归处”的一些非遗传承人接触,试图以更高的报价撬动独家合作。
另一方面,之前被秦望舒否决的那个电子产品联名项目,对方在遭到拒绝后,转而与一家风格浮夸、善于炒作的文化公司合作,推出了那款备受争议的“唐诗阅读器”。产品上市后,虽然凭借营销赚了一波眼球,但其对唐诗的曲解和庸俗化解读,引发了学界和部分文化爱好者的猛烈批评。
这件事,无形中反而成了“归处”的衬托。当有媒体就此事采访秦望舒时,她只是淡然回应:“文化传播,尊重是底线。我们坚持的,无非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公众的负责。”这番表态,为“归处”赢得了更多的尊重与口碑,也让团队内部更加理解了秦望舒当初那份“固执”的深远意义。
瓷更坚,心更凝
夜晚,贾长安和苏青瓷在“归处学堂”的临时办公室里,回顾着这动荡而充实的一个月。
“感觉像是打了一场硬仗。”苏青瓷整理着学员的反馈表,轻声说。
“而且是一场我们必须自己打赢的仗。”贾长安看着她略显疲惫但眼神清亮的侧脸,心中充满感激,“幸好,我们挺过来了。制度在建立,团队在成长,我们的‘瓷心’,经历这次淬火,好像更坚硬了一些。”
苏青瓷抬起头,对他莞尔一笑:“而且,我好像更喜欢现在这种状态。不再是凭着本能和一腔热血往前冲,而是开始学着用更成熟、更系统的方式,去守护我们想守护的东西。”
窗外,西安的秋夜深邃。“归处”这艘航船,在经历了一场来自内外的风雨洗礼后,船体更加坚固,航向更加清晰。它不再惧怕风浪,因为它知道,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每一次淬火后的新生.
喜欢归处是长安请大家收藏:(m.20xs.org)归处是长安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