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没有停歇的迹象,反而愈发绵密,雨水顺着“归处”民宿瓦当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发出规律而宁静的声响。这雨声冲刷着白日的喧嚣与不安,也为即将到来的深夜谈话,铺陈开一片私密而坦诚的空间。
晚上九点过半,贾长安处理完手头紧急的事务,撑着一把黑色的长柄伞,踏着湿漉漉的石板路,来到了“归处”。民宿大堂的灯火温暖,驱散了雨夜的寒凉,只有三两晚归的客人低声交谈,苏青瓷正坐在靠窗的老位置上,对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眉头微蹙,手边放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
听到门口的动静,她抬起头,看见贾长安收伞进来,肩头带着些许湿气。她眼中的忧虑瞬间被一丝明亮取代,合上电脑,起身迎了上去。
“吃了晚饭吗?”她轻声问,语气里的关切自然而然。
“和安邦、望舒他们简单吃了点。”贾长安将伞放在门口的伞桶里,走到她身边,很自然地伸手碰了碰她手边的茶杯,“茶都凉了,别喝了。”他的动作熟稔得仿佛早已重复过千百遍。
苏青瓷心头一暖,“没事。你那边……李教授说的‘讨论’,具体是什么情况?”
贾长安在她对面的藤椅坐下,身体微微前倾,神色凝重但不见慌乱:“情况比预想的要快。望舒打听到,有几个和我们接触过的文化学者,私下收到了匿名材料,质疑我们解读唐诗的学术严谨性,特别是上次诗社雅集,我们那种结合个人感悟的现代表达,被曲解为‘亵渎经典’、‘哗众取宠’。有人正在串联,可能想在艺术节官方层面提出质疑,削弱我们的公信力。”
苏青瓷的心揪紧了。学术层面的攻击,看似不直接伤筋动骨,却能从根本上动摇“长安印象”的文化立身之本。这比单纯的商业竞争更阴险。
“是林薇?”她几乎是肯定地问。
“手法很像。她擅长利用规则和看似‘正统’的力量来打压异己。”贾长安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不过,她可能忘了,唐诗的精神内核是包容与鲜活,不是故纸堆里的僵化教条。这件事,我有思路应对,但需要时间仔细筹划。”他看向苏青瓷,目光柔和下来,“不说这个了。你呢?下午电话里,你说‘听到些风声’,是不是也有人找你了?”
话题终究还是转到了这里。苏青瓷沉默了片刻,雨声敲打着窗棂,衬得室内的寂静格外清晰。她深吸一口气,决定不再隐瞒。坦诚,是“风雨同舟”的第一步。
“今天下午,你走后不久,来了一位王顾问。”她开口,声音平稳,将王顾问的来访、那份精致的计划书、以及对方看似关切实则施压的言语,包括最后那句关于牵连“长安印象”的暗示,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贾长安。
她没有添油加醋,只是客观陈述,但贾长安的脸色却随着她的讲述,一点点沉了下来。他放在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指节微微发白。他没想到,林薇的动作这么快,这么直接,而且精准地找到了苏青瓷这个他最在意、也看似最柔软的环节。
“青瓷,”听她说完,贾长安的声音低沉,带着压抑的怒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后怕,“你……你当时一定很为难。为什么不立刻告诉我?”
苏青瓷看着他眼中清晰的心疼和紧张,下午独自面对王顾问时的那点委屈和后怕,忽然就烟消云散了。她摇了摇头,露出一抹浅笑:“告诉你,让你立刻冲过来和王顾问对峙吗?那时你正在和李教授谈正事。我知道轻重。而且,”她顿了顿,目光坚定地看着他,“我想先自己面对。‘归处’是我的阵地,我得先守住它。我也想知道,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贾长安怔住了。他印象中的苏青瓷,总是温婉如水,需要被呵护。但此刻,他从她的话语和眼神里,看到了一种独立的坚韧和清晰的担当。她不是攀援的凌霄花,而是与他并肩而立的木棉,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这种认知,让他心中涌起一股比爱情更复杂、更深刻的情感——是敬意,是欣赏,是灵魂层面的共鸣。
“你做得对。”他松开握紧的拳,伸手过去,轻轻覆盖在她放在桌面的手背上。他的掌心温热,带着雨水的微潮,却有一种坚定的力量传来。“但你记住,以后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一个人硬扛。你的阵地,就是我的阵地。守护‘归处’,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根基。”
他的手心很暖,苏青瓷感觉到自己的手背皮肤下的血液流速似乎加快了。她没有抽回手,反而轻轻翻转手掌,与他十指轻轻交握了一下,随即松开。这个短暂的动作,比任何语言都更能表达她的心意。
“我知道。”她低下头,耳根微红,声音轻却清晰,“所以我现在告诉你了。那个王顾问,背后显然是我姑妈那边的人,甚至可能牵扯更广。林薇很可能已经和我家族里的某些人搭上了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归处是长安请大家收藏:(m.20xs.org)归处是长安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