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港消融的那片锈色湖泊,如同一个巨大的、不断搏动的伤疤,永久地烙印在了艾文的视网膜上,也烙印在了他的灵魂深处。那绝望的眼神,未尽的遗言,以及被黑暗彻底吞噬的最后瞬间,构成了一幅无法驱散的梦魇图景。脆弱的联盟在诞生之初便夭折,希望的火星刚刚燃起就被残酷掐灭,留下的只有深入骨髓的寒意和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是的,孤独。
这种孤独不同于以往。以往的他,虽然恐惧,虽然迷茫,但至少还怀揣着一种“或许能遇到同类”的微弱期待,还相信着守则和王明所代表的某种秩序(哪怕这秩序充满疑点)。但现在,李港的死,以及他临死前那指向王明的未竟之言,彻底斩断了这种期待。
王明不可信。守则可能是囚笼。同伴……已经化为锈渍。
他真正地,彻头彻尾地,只剩下自己了。
回到中控室时,艾文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如同戴上了一张冰冷的面具。他甚至没有去看王明,只是机械地完成了交接前的最后记录。身上的工服沾满了奔跑时溅上的锈渍斑点,散发着浓烈的腥气,但他毫不在意。
王明看着他,目光在他身上那些锈渍和李港空荡荡的巡视记录上停留了片刻,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什么也没问。这种沉默,在艾文看来,无异于一种默认,一种冷酷的旁观。
暗红之夜结束,阳光再次普照。但艾文感觉不到丝毫暖意。他像一个游魂般回到公寓,反锁房门,拉紧窗帘,将自己隔绝在阳光之外。
他没有立刻休息,而是坐在桌前,摊开那张他偷偷备份了符号和信息的纸。脑海中,李港最后的遗言与王明后颈那惊鸿一瞥的痕迹反复交织。
“……符号……在……王……”
符号在王明身上?这意味着什么?王明是“侵蚀”的载体?是“它”的代言人?还是说,他也只是一个被标记、被迫承担“代价”的囚徒?
李港说是“陷阱”,是“它们”利用了他的恐惧。这证明“它们”并非无意识的规则现象,而是拥有智能,懂得利用心理弱点进行猎杀。那么,王明的警告——“好奇心是比锈渍更毒的催化剂”,是否也是一种……反向的诱导?目的是让他因恐惧而止步?
无数的疑问如同乱麻,但核心却前所未有地清晰——他不能再依赖任何人,不能再被动等待。所有的线索,无论真假,最终都指向了两个焦点:王明和四号车间。
调查王明风险极高,且无从下手。那么,剩下的,就只有那个被严令禁止的、散发着最强“信号”的四号车间了。
他知道这是极度危险的,甚至是自杀性的。守则第五条用最严厉的措辞禁止靠近,李港的死更是血淋淋的警示。但他没有别的选择了。留在规则内,只是慢性死亡,最终结局不会比李港更好。闯入禁区,或许会立刻迎来毁灭,但……或许,也有一线生机,能找到所谓的“钥匙”,揭开真相。
这是一种绝望下的疯狂,也是一种被逼到绝境后的决绝。
他仔细回忆着记录者笔记本中的信息:“界线模糊”、“屏蔽层裂缝”、“信号最强”、“见于铁扉之畔”……四号车间,就是那个“铁扉”!那里是“侵蚀”最严重的地方,是规则最薄弱的地方,也可能……是距离“真相”最近的地方!
接下来的几天,艾文表现得异常“正常”。他完美地执行着守则,巡视,应对异常,交接,如同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他甚至刻意避开与王明有任何不必要的接触和眼神交流,将所有的探究和计划都深深埋藏在冰冷的外壳之下。
他利用一切机会,远远地、从不同角度观察四号车间及其周边环境。他记住了每一个监控探头的死角,摸清了巡逻路线中可以利用的时间间隙,分析了不同时间段那里异常活动的规律。他注意到,在凌晨3:17铃声响起后的半小时内,以及接近交接班的黎明前那段时间,整个厂区的异常活动会达到一个高峰,然后会有一个相对“疲惫”的回落期。这或许是他可以利用的窗口。
他还偷偷准备了一些“小工具”——几段坚韧的细钢丝,一小瓶从厂外弄来的、据说能干扰弱磁场的小玩意儿(他希望这能对那种无形的压力场有点作用),以及一把磨尖了的、非金属的陶瓷小刀(守则只规定了扳手,没规定其他工具,他希望这能出其不意)。
每一次准备,每一次观察,都让他的决心更加坚定,也让那份孤独感更加沉重。他知道,自己在进行一场豪赌,赌注是自己的生命,而赢面,渺茫得可怜。
决定行动的那个夜班,厂区的氛围格外压抑。暗红色的灯光黏稠得如同血浆,铁锈味浓烈到让人无法正常呼吸。无面人影的数量多到令人发指,它们几乎堵塞了所有主要通道,迫使艾文不得不频繁绕行,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甚至感觉,那些没有面孔的“注视”,似乎比以往多了几分……“期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规则怪谈世界的冒险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怪谈世界的冒险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