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河南有个姓张的汉子,他祖上本是山东人。明朝末年,山东地界兵荒马乱,他头一个媳妇被北边来的兵给掳走了。
张某常年在河南做客、做买卖,看着这儿还算太平,就干脆在河南扎了根、成了家。
头一回娶的河南媳妇,给他生下个儿子叫张讷。可没享几天福,媳妇就病死了,张某又续弦娶了个叫牛氏的女人,这牛氏后来生了个儿子,就是张诚。
可这牛氏不是个省油的灯,性子凶得像头母老虎,打心眼儿里嫉恨张讷这个前妻的儿子,把他当小家奴似的对待。
她天天给张讷吃的都是些粗糠野菜、难以下咽的破烂玩意儿,却逼着他天不亮就上山砍柴,一天必须砍够一担柴回来。要是柴少了一星半点,牛氏抬手就打、开口就骂,那骂人的话难听至极,张讷受的那个罪,真是没法儿忍!
再瞧瞧她对亲儿子张诚呢?藏着掖着好东西,甜的香的紧着张诚吃,还专门请了私塾先生,让张诚安安稳稳坐在屋里读书识字,跟张讷比起来,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日子一天天过,张诚渐渐长到了十来岁。这孩子天生心肠好,孝顺又顾念兄弟,眼看着哥哥张讷天天早出晚归砍柴,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脸上还总带着伤,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他偷偷拉着娘的衣角劝道:“娘,哥砍柴太辛苦了,您少让他干点活儿行不行?”
可牛氏哪听得进去,翻着白眼就把张诚骂了回去:“小屁孩懂啥!他是老大,干这点活算啥?”
有一天,张讷照常进山砍柴,活儿还没干完一半,老天爷突然变了脸,狂风 “呼呼” 地刮,大雨 “哗哗” 地泼,跟瓢泼似的。
张讷赶紧躲到一块大岩石底下避雨,等雨停了,天早就黑透了。他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浑身又冷又软,只能硬撑着背起砍好的柴往家赶。
到家后,牛氏伸手一掂量柴捆,立马就炸了毛,指着张讷的鼻子骂了个狗血淋头,饭锅都不让他沾,一脚把他踹回了那间破屋。
张讷饿得心口直发慌,往床上一躺,连动一下的力气都没了。
正巧这时候,张诚从私塾放学回来,一进破屋就看见哥哥蔫头耷脑地躺着,脸色白得吓人,赶紧跑过去摸了摸他的额头,问道:“哥,你咋了?是不是生病了?”
张讷有气无力地摇摇头:“没病,就是饿的…… 娘嫌柴少,不给饭吃。”
张诚一听这话,小脸 “唰” 地就沉了下来,转身就往外跑。
过了小半个时辰,他揣着两个热乎乎的饼子跑了回来,塞到张讷手里:“哥,快吃!我偷偷拿了家里的面,请隔壁大婶给烙的,你千万别出声,让娘知道就糟了!”
张讷三口两口就把饼子吃完,拉着张诚的手叹道:“你以后可别再干这事儿了!万一被你娘发现,肯定得挨揍,哥心里更难受。”
张诚却摇摇头,眼眶红红的,说:“哥,你本来身子就弱,天天砍一担柴哪扛得住?我得帮你!”
转天吃过早饭,张诚趁牛氏在厨房忙活,偷偷溜出了家门,一路小跑往山里赶,总算找到了哥哥砍柴的地方。
张讷一见着他,惊道:“你咋跑这儿来了?山里有老虎有狼,多危险!快回去!”
张诚喘着粗气说:“我来帮你砍柴!这样你就能早点回家了。”
张讷急得直跺脚叫道:“你这孩子胡闹!先不说你不会砍柴,就算会,也绝对不行!出点事儿咋办?”
说着就推张诚往山下走。可张诚死活不肯动,蹲下身就用手掰树枝、用脚踩柴火,硬是帮着收拾。
他还抬头说:“明天我拿斧头来,能砍得更快!”
张讷凑过去一看,弟弟的手指头都磨出血泡了,鞋子也被树枝刮了个大窟窿,脚趾头都露在外头。
他心疼得眼泪直打转,哽咽着说:“诚儿,你今儿要是不回去,哥现在就拿这斧头抹脖子!”
张诚一看哥哥动了真格,吓得赶紧站了起来,磨磨蹭蹭地往山下走。张讷送了他半里地,直到看不见弟弟的影子,才抹了把眼泪回去接着砍柴。
晚上到家,张讷连口水都没喝,就直奔私塾找到先生。
他再三叮嘱:“先生,我弟弟年纪小,您可得把他看紧点,别让他乱跑。山里太危险了,真出事儿就晚了!”
先生皱着眉说:“今儿午前他就不见了踪影,我找了半天没找着,还拿戒尺打了他几下呢!”
张讷回家问张诚,张诚还笑着说 “没挨揍”,可那点小谎哪儿瞒得过天天疼他的哥哥。
可谁能想到,到了第二天,张诚揣着一把小斧头,又偷偷跑到山里来了!
张讷看见他,故意怒道:“我昨儿不是跟你说了别来吗?你咋不听话!”
张诚低着头不吭声,拿起斧头就往树枝上砍,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连擦都不擦一下。等砍够一捆柴,他怕哥哥生气,没打招呼就悄悄回私塾了。
先生见他又跑了,正要发火,张诚就把帮哥哥砍柴的事儿一五一十说了,先生听了叹了口气,夸他是个贤良的孩子,以后也就不再拦着他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聊斋志异请大家收藏:(m.20xs.org)聊斋志异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