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那句“可以谈,但不是他想要的方式”,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苏清远的心湖中漾开了层层疑虑与恼怒的涟漪。他派去的管家回报时,脸上带着困惑与一丝不安:“少东家,那林小满……态度古怪,既不答应,也不拒绝,只说三日后会给一个‘明确的答复’。看她神情,不似惶恐求饶,倒有几分……有恃无恐。”
“有恃无恐?”苏清远嗤笑一声,指尖敲打着紫檀桌面,眼神阴鸷,“她还能有什么倚仗?靖王?周正元自身难保,赵琰还敢为了个厨娘公然插手商事不成?不过是虚张声势,拖延时间罢了!”话虽如此,林小满异常镇定的反应,还是让他心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他吩咐管家:“加派人手,给我盯死‘林记’,一只苍蝇也不许放过!三日后,若她再耍花样,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然而,苏清远并未等到三日后的“答复”,因为一件更紧急、更重要的事情,完全占据了他的心神——宫中中秋宴的贡点筹备,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光禄寺已正式下文,着“八珍楼”承制部分御用点心,并定于宴前五日,即三日后,由宫内尚膳监派出专人至“八珍楼”查验样品。此事关乎皇差,更是“八珍楼”地位和声誉的基石,不容有失。
苏清远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亲自督阵,对采购、制作、呈样每一个环节都严加把控。他深知,此次贡点非同小可,不仅要在口味上出新,更要在用料上彰显奢华与诚意。然而,采购名贵食材所需银钱如流水,即便以“八珍楼”的财力,也感到了压力。利益驱使下,他再次动起了“精打细算”的念头,在一些不易察觉的辅料上,故技重施,以价格低廉数倍的次品替代极品,如用普通养殖的“湖珠”冒充南海“血蛤”,用陈年泛黄的“玉筋”顶替雪白的“官燕边”,企图蒙混过关。他自信工艺精湛,足以掩盖细微差别,查验太监未必能察觉。
就在苏清远忙于贡点、对“林记”暂缓高压之际,林小满与赵琰布下的局,已悄然收紧。
根据赵琰通过隐秘渠道传来的指示,宫中查验的具体时间定在八月十二日巳时正(上午十点),由尚膳监一位姓董的副总管亲自带队。这位董公公,性情严谨,对食材品质要求极高,且……与孙御史一系并无瓜葛,乃是可用之人。赵琰的安排是,在查验当日,设法让董公公“偶然”发现“八珍楼”食材上的猫腻。
如何“偶然”发现?这需要极其精妙的时机和方式。直接举报风险太大,且易被反咬诬告。必须让问题在查验过程中自然暴露。
林小满苦思冥想,结合自己对面点工艺的了解,想到了一个关键点:血蛤和官燕这类食材,在高温蒸制后,色泽、口感、香气会有细微但本质的差异,尤其是冷却后,差异更为明显。 而宫中查验,往往注重成品的外观和热食时的口感,对冷却后的状态关注较少。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中成形。她让石猛动用所有能动用的、极其隐秘的关系,花重金买通了“八珍楼”后厨一个负责清洗预处理食材、地位低微但能接触到核心原料的帮厨(此人家中老母病重,急需用钱)。指令很简单:在八月十二日清晨,董公公查验前,将一小包真正的、碾成细粉的南海血蛤干粉和一小撮极品官燕碎,悄悄混入那些准备丢弃的、被替换下来的次品废料中,并确保这些废料不会被立即清理,而是暂时堆放在后厨某个不显眼但查验人员可能经过的角落。
这一步棋,风险极高,但若成功,当董公公严谨的目光扫过那些“废料”时,敏锐的鼻子嗅到那迥异的、浓郁的真正血蛤和燕窝香气时,必然起疑!只要他起疑,稍加追问或对比,苏清远的把戏便会不攻自破!
与此同时,赵琰在更高层面悄然布局。他并未直接接触董公公,而是通过一位信得过的、与内务府有往来的宗室长辈,在闲聊中“无意”提及近年宫中用度奢靡,需加强核查,尤其贡品食材,当以真材实料为要,并“随口”赞赏了董公公素以严谨着称。这番话,看似无心,却恰到好处地给董公公提了醒,也让其在查验时会更加仔细。
八月十二日,如期而至。这天清晨,“八珍楼”总店戒备森严,苏清远亲自在门口迎候。巳时正,董公公带着几名小太监准时抵达,面色肃穆。查验过程一丝不苟,从原料库房到制作工坊,逐一检查。苏清远陪同在侧,对答如流,信心满满。
一切似乎都在苏清远的掌控之中。然而,就在查验接近尾声,一行人即将离开后厨区域时,意外发生了。一名小太监不小心踢翻了墙角一个半掩着的、本应装盛废料的竹筐,一些干瘪的“血蛤”和发黄的“燕边”散落出来。恰在此时,一阵穿堂风吹过,扬起了些许粉末。
一直沉默寡言、只是用锐利目光扫视的董公公,忽然停下脚步,鼻翼微动。他蹲下身,捡起几片散落的“血蛤”和“燕边”,仔细看了看,又凑近闻了闻,眉头渐渐皱紧。他常年与顶级食材打交道,对真品的气味和形态再熟悉不过。眼前这些“废料”的气味,虽然经过处理试图模仿,但与真正的极品相比,少了那份天然的醇厚与鲜香,反而有一股淡淡的、不自然的腥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汴京早餐合伙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汴京早餐合伙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