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府“点心馊坏”的指控,如同一声惊雷,在刚刚因太后赏识而声名鹊起的“林记”头顶炸响。消息不胫而走,迅速在汴京传开,引得议论纷纷。刚刚还在追捧“御前点心”的人们,立刻换上了怀疑和审视的目光。若此事坐实,“林记”欺世盗名的罪名将使其顷刻间从云端跌落,万劫不复!
铺子里,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林老实急得团团转,王大娘脸色煞白,连石猛也紧锁眉头,眼中寒光闪烁。那名被指控的伙计更是吓得魂不附体,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喊冤。
“东家!小的冤枉啊!那食盒小的路上一直抱在怀里,没离过手!就是在御史府侧门等通传的时候,放在脚边歇了歇手,绝不可能馊了啊!”伙计哭诉着。
林小满心中怒火翻腾,却强迫自己以惊人的冷静压制下去。她深知,此刻慌乱和愤怒都无济于事,必须迅速、有力地反击!这不仅是洗刷冤屈,更是扞卫“林记”刚刚建立的声誉!
她没有急于去御史府辩解,那样只会陷入对方预设的陷阱。她先让石猛稳住伙计情绪,详细复盘送餐的每一个细节、途经的每一条街道、接触过的每一个人。同时,她亲自检查了铺内同期制作、尚未售出的同批次“神仙包”馅料和成品,并让王大娘回忆当日食材清洗和处理过程。
一切看似毫无破绽。但林小满不信邪!她意识沉入系统,果断消耗了50点灵韵点,兑换了冷却刚过的【味觉敏锐(临时)】技能,并全力激发【食材本质透视】能力,对留存的样本馅料和伙计带回的、被丢弃的点心残渣(伙计机灵地偷偷包回了一点)进行极致分析。
技能加持下,她的感官提升到极致。果然!在那些“馊坏”的点心残渣中,她敏锐地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却与自然腐败截然不同的酸败气味,更像是某种……刻意添加的、快速发酵的劣质醋精的味道!而且,馅料变质的部位分布极不均匀,并非从内而外自然腐坏,倒像是从外部沾染渗透!
“是栽赃!”林小满眼中寒光一闪,“有人在伙计等待通传、食盒离手的短暂瞬间,用沾染了醋精或其他腐坏物的东西快速接触了点心表面!”
有了这个关键发现,她立刻有了对策。她让石猛带着两名机灵的伙计,按照送餐路线反向秘密查访,重点询问御史府侧门附近的摊贩或住户,是否看到可疑人物或异常举动。同时,她亲自书写了一份措辞恭敬却理直气壮的陈情状,详细说明了“林记”点心的制作流程、保鲜措施,并指出“若批量变质,铺内存货必然同病,然经查实,余者皆鲜”,暗示此事蹊跷,请求官府介入勘查,还“林记”清白。
她并未直接指控御史府,而是将矛头指向“可能存在的、针对‘林记’的恶意破坏”,既表明了态度,又给了御史府台阶下。
就在她准备递送陈情状时,石猛那边传来了好消息!一名在御史府后巷卖炊饼的老汉回忆起来,当日确有一名戴着斗笠、行迹鬼祟的男子,曾在伙计等待时靠近过食盒,似乎弯腰系了下鞋带,动作很快!
人证的出现,让林小满更加有了底气。她并未大张旗鼓地报官,而是选择了一个更巧妙的方式——她让石猛将陈情状和老汉的证词(匿名),通过某种渠道,“恰好”递到了与王御史有些嫌隙、又喜好名声的一位言官手中。
果然,不过两日,那位言官便在朝会上“风闻奏事”,隐晦地提及了此事,暗示有人嫉妒“太后赏识的民间手艺”,行栽赃陷害之卑劣手段,有损汴京商贾风气。此事虽小,却牵扯到太后颜面和官声,立刻引起了关注。王御史闻讯,又惊又怒,他府上管家所为虽非他指使,但治下不严之责难逃,为免引火烧身,他立刻下令严查,最终将责任推给了那个“收受外人好处、擅作主张”的管家,将其逐出府邸,并派人向“林记”传达了“误会已澄清,下不为例”的意思。
一场风波,被林小满以冷静的头脑、系统的辅助和精准的策略化解于无形。经此一事,“林记”非但声誉未损,反而因其“处事沉稳、有理有据”的表现,赢得了更多明眼人的尊重。那位出面帮忙的言官,也因此得了“明察秋毫”的美名,对“林记”心生好感。
危机度过,林小满却丝毫没有放松。她反而从中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林记”规模扩大后,产品种类增多,制作环节复杂,对外送依赖加深,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或被恶意利用,都可能造成毁灭性打击。现有的、主要依靠她个人技术和核心成员责任心的管理模式,抗风险能力太弱了!
必须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将“人治”真正转向“法治”和“系统化”!
一个大胆的构想在她脑中逐渐清晰——建立 “中央厨房” 和 标准化流程!
她连夜绘制草图,规划将新租下的隔壁铺面彻底改造。不再仅仅是扩大营业面积,而是将其功能重新划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汴京早餐合伙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汴京早餐合伙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