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王府管家带来的那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如同定海神针,瞬间平息了“林记”内外翻涌的暗流。李御史家“点心馊坏”的风波,在王府出面澄清后,迅速烟消云散,甚至反过来成了“林记”点心品质过硬、连御史大人都认可的侧面证明。原本一些因流言而观望的顾客,此刻更加放心大胆地前来光顾,铺子生意反而更上一层楼。
然而,经历过这场惊心动魄的栽赃陷害,林小满的心境已大不相同。劫后余生的庆幸很快被沉重的危机感取代。她清楚地认识到,“八珍楼”苏清远的手段一次比一次阴毒,这次险些得手,下次只会更加防不胜防。而靖王赵琰那深不可测的能量和看似无私的帮助,也让她在感激之余,心生警惕与不安。自己仿佛一叶扁舟,同时被巨浪和深不可测的漩涡裹挟。
必须改变!不能总是被动挨打!
收摊后的夜晚,林小满将父亲、石猛和王大娘召集到后院,神色凝重。
“爹,石大哥,大娘,”她开门见山,“这次的事,大家都看到了。有人亡我之心不死,咱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
林老实和王大娘心有余悸地点头。石猛眼神锐利,沉声道:“姑娘有何打算?”
“外送服务不能停,这是咱们的优势。”林小满分析道,“但必须加强防范,堵住所有漏洞!”
她提出了一系列严苛的新规:
一、 专人专线,加密配送:固定两名最可靠的伙计(阿福和另一名石猛考察过的年轻人)负责外送,划定固定配送区域和路线,严禁更改。每个食盒配备特制的竹编或木制食盒,加贴唯一编号的封条,送出前当顾客面贴上,抵达后由顾客验看封条完好方可开启。
二、 食材溯源,双人复核:所有外送订单的食材采购、清洗、制作、装盒全过程,必须至少两人在场互相监督、签字画押,确保每个环节可追溯。
三、 限时限量,宁缺毋滥:每日外送订单设定上限,确保产能和配送质量,绝不贪多求快。超出部分婉拒或预约次日。
四、 应急预案,迅速响应:一旦配送途中出现任何意外(如碰撞、封条破损),立即返回,不得继续配送,并向铺子汇报。若顾客提出质疑,第一时间由石猛或林小满亲自上门处理。
这些规定繁琐严格,会增加不少成本,但经历了生死考验的几人,都深知其必要性,纷纷表示赞同。
“就该这么办!”林老实拍板,“安全第一!”
石猛更是主动请缨:“外送路线和伙计的安全,我来负责。每日开工前,我亲自检查食盒和封条。”
新的制度迅速推行。起初,一些顾客觉得封条验看有些麻烦,但在伙计耐心解释这是为了“绝对保证点心品质,防止路上出任何岔子”后,大多表示理解甚至赞赏,觉得“林记”做事严谨可靠。外送业务在更加规范安全的轨道上稳步发展。
内部整顿的同时,林小满也开始思考如何主动化解外部潜在的敌意。她深知,单靠“林记”一家,难以对抗“八珍楼”这样的地头蛇。或许,可以尝试团结一些同样受“八珍楼”挤压的小商户?但这个想法风险很大,需从长计议。
就在“林记”上下紧绷着弦,努力恢复正常运营几天后,一个午后,赵琰再次如同寻常食客般,悄然而至。这次,他身边只跟着那名沉默的随从,并未乘坐显眼的马车。
铺子里客人不多,林小满正在柜台后核对新的外送登记簿。见到赵琰,她心中微动,连忙上前迎接:“赵公子。”态度恭敬,却比以往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复杂。
赵琰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店内,在那块写着详细外送新规的木牌上停留片刻,唇角似乎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他依旧选了临窗的位置坐下。
“看来,林姑娘已有了应对之策。”他语气平淡,听不出是赞许还是其他。
林小满斟上一杯热茶,恭敬奉上:“吃一堑,长一智。不敢再让公子费心。”
赵琰接过茶杯,指尖无意间触碰到林小满的手,两人皆是一顿,随即自然分开。林小满感到一丝微妙的暖意,耳根有些发热,连忙垂眸。
“费心谈不上。”赵琰呷了口茶,目光落在林小满脸上,似乎想从她眼中读出些什么,“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苏清远此次失手,不会甘心。”
林小满心头一紧,抬头迎上他的目光:“公子可知,他接下来会如何?”
赵琰放下茶杯,指尖轻轻敲击桌面,沉吟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或许会暂时收敛直接手段,但会更注重从根源上打击你。比如,原料供应、官府关系,甚至……舆论风向。你需早做准备。”
这正是林小满所担忧的。她感激道:“多谢公子提醒。”
赵琰看着她强自镇定的模样,忽然话锋一转,语气缓和了些:“不过,你也不必过于忧惧。经此一事,宫中对你‘林记’的点心,印象更深了几分。有时,危机亦是转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汴京早餐合伙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汴京早餐合伙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