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州滨海市东南郊的雾隐山,从来都是地图上被淡墨掠过的留白。这片连绵的峰峦更像一头沉睡了千万年的巨兽,青黑色的山脊是它坚硬的脊背,茂密的森林是它厚重的皮毛,终年不散的缥缈云雾则是缠绕在它身上的轻纱,将它的真容藏得严严实实。
即便是全州最资深的驴友,背着装满专业装备的登山包,拿着标注详尽的等高线地图,也只敢在山外围的林间小道上打转。
关于雾隐山深处的传说,像老树根一样深深扎在当地人的心里——有人说,山坳里的瘴气能迷人心智,一旦吸入,便会在雾中循着幻象走向悬崖;也有人讲,断崖下藏着无底的深潭,潭水泛着诡异的幽蓝,曾有猎人追着受伤的鹿不慎坠落,连尸骨都未曾寻回。
老一辈人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摇着蒲扇讲述这些故事时,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敬畏,那些代代相传的告诫,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所有窥探的脚步拦在了千米之外的山脚下。
可今日,这道沉寂了不知多少岁月的屏障,被一道挺拔的身影打破了。
牛大力站在覆满青苔的山岩前,晨露沾湿了他的裤脚,带来一丝微凉。他穿着一身深灰色的速干衣,布料紧贴着线条流畅的肌肉,勾勒出沉稳有力的身形。
他的手指此刻正无意识地摩挲着左手无名指上那枚偶然所得的神秘戒指,戒指材质非金非玉,触手微凉,平日里隐匿无形,唯有当他运转神识激活戒面中的“坤”字棱面,内有一个足有数十立方米的储物空间,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他探险所需的各类工具。
此刻,那片储物空间里,一枚双鱼玉佩正静静躺着。玉佩由一块上好的古朴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细腻,仿佛凝结了千年的月光,在黑暗中也能透出淡淡的莹光。两条鱼首尾相衔,鱼身的鳞片刻画得细致入微,每一片都带着自然的弧度,仿佛下一秒就会摆尾游动;鱼眼处各嵌着一颗细小的青金石,那抹深邃的蓝,像是将夜空的一角封存在了玉中,为这枚玉佩添了几分神秘。这枚玉佩并非他所有,而是三天前,他特意登门,从滨海六扇门副总捕头栾庆云那里借来的。
想起胖哥栾庆云当时的调侃,牛大力嘴角不禁扬起一丝暖意。那天他刚走进栾庆云的办公室,就被对方拍着肩膀笑骂:“大力啊,你小子平时跟个闷葫芦似的,不声不响,怎么突然对我这压箱底的护身玉佩感兴趣了?”
栾庆云身材微胖,笑起来时脸上的肉都跟着颤动。“这可是我当年在特殊事务科看管‘沁芳斋’时,从一批收缴的古物里挑出来的宝贝,据说能避邪驱凶,你小子该不会是拿去装场面,想哄哪个姑娘开心吧?要是真用它抱得美人归,可一定得记得还我!”
当时他只含糊地说要去趟雾隐山,没多解释缘由。栾庆云虽满脸疑惑,眉头皱成了“川”字,追问了几句“那地方危险,你去那儿干嘛”,但见他不愿多言,最终还是爽快地从腰间解下玉佩并递了过来。递玉佩时,栾庆云的手指顿了顿,语气认真了些:“雾隐山不比别的地方,要是遇到麻烦,别硬撑,记得安全第一。”这份不带丝毫犹豫的信任,像一股暖流,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底,让牛大力在微凉的晨风中,也觉得浑身暖意丛生。
他之所以非带这枚玉佩不可,全因上周在滨海图书馆古籍区的一次意外发现。那天他本是为了查阅一份关于古代阵法的资料,却在书架底层,发现了一本被压在一堆发黄的地方志下的残书。书的封面早已残缺,只剩下模糊的“雾隐山杂记”四个字,纸页脆得像风干了百年的树叶,稍一翻动,就有细碎的纸渣簌簌往下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霉味。
起初他只是随意翻了几页,里面大多是些关于雾隐山气候、植被的琐碎记录,直到他快要失去耐心,准备将书放回书架时,最后几页上的手绘地形图突然抓住了他的目光。那线条是用墨汁勾勒的,虽因年代久远有些褪色,却依旧清晰——弯弯曲曲的线条勾勒出雾隐山西侧的山脊,在半山腰的位置,画着三颗连成一线的圆点,圆点旁用小楷写着一行娟秀的字迹:“雾隐山阴,三星连珠处,有玄机藏焉。”
更让他心跳加速的是,文末拓印的半块符号——那些扭曲的线条像是蜿蜒的河流,圆润的圆点如同夜空中的星辰,组合在一起,竟与他钻研了半年的《神秘洞窟文字拓片汇编》中的图案一模一样!他当时激动得手指都有些发颤,连忙将书抱在怀里,找了个靠窗的位置,逐字逐句地反复研读,直到图书馆闭馆的铃声响起,才恋恋不舍地将书办理了借阅手续。
为了确认此行的吉凶,出发前一晚,他特意在自己的住处,用神识沟通了戒指中另一个“乾”字棱面里的预测铜镜。那面铜镜巴掌大小,镜面光滑如秋水,边缘刻着繁复的云纹。当他将体内的元气缓缓注入铜镜时,镜中先是泛起一层模糊的水雾,水雾中隐约浮现出雾隐山的轮廓,随后画面渐渐清晰,最终定格在双鱼交缠的影像上——那影像与栾庆云的那枚玉佩一模一样,连鱼眼处青金石的光泽都清晰可见。那一刻,他便知道,这枚玉佩,定是此行解开玄机的关键之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圣武帝国之伪草根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圣武帝国之伪草根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