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的郑州,傍晚七点仍被余热笼罩。郑州二七塔旁“明远楼”顶层露台,赵鹏把衬衫袖口卷到手肘,倚着栏杆望向城市灯火。
霓虹像打翻的调色盘,在他眼里却缺了一抹“中原味”——豫菜。他转身,把一罐冰啤酒搁在长桌中央,拉开拉环,“呲啦”声像发令枪,引来众人目光。
“中原暨彭祖美食节,”他声音不高,却带着资本人特有的笃定,“让豫菜集中亮相,让年轻人主动打卡,让资本嗅到香味。中原美食多多,而且彭祖就出生于中原的彭城(徐州),所以这两个内容结合起来是很有意义的”
凌老坐在藤椅里,银发被晚风吹得微微扬起,像一面饱经风霜的旗帜。
他摩挲着拐杖顶端,目光穿过露台,落在远处二七塔的轮廓上,“40年前,我在开封抄菜谱,就盼着有一天,豫菜能亮亮堂堂站在人前。”
他顿了顿,手杖轻敲地面,“美食节,是条路,要走,要快走。”
李明远靠在栏杆另一侧,手里转着一支中性笔,笔帽在指间翻飞,像小型螺旋桨。
他脑海里却翻滚着更大的风暴——参展商家筛选、技艺大赛标准、场地动线、食品安全、流量导入……每个环节都是一根柴,必须堆得足够高,才能点燃那场名为“豫菜”的篝火。
他抬眼,目光与赵鹏相遇,两人同时点头,像两把钥匙同时插进锁孔,“咔哒”一声,事情定了。
次日清晨,微信群“中原暨彭祖美食节筹备组”弹出第一条公告:目标——首届中原暨彭祖美食节,2024年9月30日-10月6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规模1.2万平方米,展位300个,预计客流30万人次,线上曝光1亿+。公告末尾,@所有人:任务分解,本周完成。
李明远负责参展商家筛选。
他在电脑新建Excel表,列标题密密麻麻:商户名称、主营菜品、传承人级别、门店数量、年营收、食品安全等级、社交媒体粉丝数、故事性、创新力……权重各占10 %-20 %,满分100,80分以上方可入围。
表格刚上传,邮箱便不断弹出报名邮件——开封“又一新”递交了“糖醋鲤鱼焙面”视频,刀工慢镜头下,0.1毫米面丝穿过针眼,播放量一夜破10万;洛阳“真不同”送来“水席套餐”方案,13道菜用13张故事卡,扫码即可听90秒宫廷轶事;周口逍遥镇胡辣汤协会,集体报名,要用一口直径2米的铜锅,现场展示“千人同饮”……数据翻滚,像给豫菜做了一次大规模“人口普查”。
第三天,筛选结果出炉:参展商家180家,其中传统老字号42家,创新品牌68家,县域小吃70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2位,省级36位;预计现场日供餐品3万份,线上直播观看目标1000万人次。
表格末行,李明远用红色加粗:预留20个公益展位,给乡村小吃、脱贫县农户,免费参展,费用中心承担。他把表格发进群里,附上一句话:“豫菜要集中,也要包容;要亮点,也要温度。”
与此同时,陈静雅钻进“文化展区”的迷宫。
她把1.2万平方米的展馆平面图摊在地上,自己跪坐在图纸上,用彩色贴纸标记功能区:中心舞台、技艺大赛、怀旧照相馆、文创市集、气味博物馆、VR体验区……像给一块空白画布上色。
中心舞台,她设计成“钧台”造型,圆形,直径18米,穹顶用3200块陶板拼成牡丹绽放,每块刻一道菜名,灯光由2700K渐升至3500K,模拟“篝火-晨曦-正午”的递进;舞台地面嵌入LED屏,可实时投放厨师锅火,像给大地开一口透明的灶。
她甚至想到“气味博物馆”——用微胶囊封存100种豫菜经典气味,锅盖掀起,气味溢出,像给记忆按下播放键。
“技艺大赛”是她最费心思的模块。
她给比赛取了个年轻化名字——“豫菜英雄会”,分“刀工对决”“火候争锋”“创意battle”三轮,每轮15分钟,现场大屏实时投屏,观众手机投票,票数即时滚动,像股市大盘。
评委设“老炮席”—— 王建城、李建国、王建业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学院席”——省烹协专家;“大众席”——现场随机抽100名观众,权重4∶3∶3,确保专业与大众平衡。冠军奖金10万元,另获“中原美食推广大使”称号,一年内中心所有活动免费推广。
消息一出,年轻厨师们炸了锅,微信群“豫菜英雄会报名群”一夜满500人,有人把头像改成“勺尖子”,有人把ID改成“0.08毫米”。
赵鹏则忙着“流量”与“现金流”。
他把美食节当成一个“文旅产品”来操盘:门票早鸟价59元,含20元餐券;现场扫码分享,返5元餐券;集齐20个商家印章,换“豫菜护照”1本,可享合作餐厅9折;文创区消费满100元,抽“牡丹燕菜”香氛蜡烛;直播观看每破100万,现场投放1万元餐券,像给流量装上火箭推进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豫菜春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豫菜春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