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逐条往下看,手指划过“扶持传统豫菜馆转型升级”那一行时,突然想起馆子里的菜谱——还是爷爷当年手写的,纸都黄了,上面只有套四宝、扒广肚、糖醋软熘鱼焙面、炸八块这几道硬菜,年轻人不爱点,外地客人看不懂。要是能借着新政的劲儿,把菜谱更新一下,再把豫菜的故事写在菜单上,会不会不一样?
“明远,你看啥呢?这么入神。”刘大爷的声音突然传来,他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凑到了桌旁,手机屏幕还亮着。
李明远把手机递过去,指着屏幕上的政策说:“刘大爷,您看,省里要扶持豫菜馆,还要评名师名店,咱这馆子说不定也能试试。”
刘大爷接过来,眯着眼睛看了半天,越看越高兴:“好啊!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你爷爷要是泉下有知,肯定高兴。你得赶紧准备准备,把咱豫菜的手艺亮出来,让更多人知道李家小馆,知道咱豫菜!”
旁边的外地朋友也凑过来看,看完笑着说:“李老板,要是你们馆子能评上名店,我下次来河南,肯定还来这儿吃,再带朋友来!到时候你可得给我们讲讲豫菜的故事,让我们也知道知道,除了胡辣汤,河南还有这么多好吃的。”
李明远笑着点头,心里的那点火星,好像被客人的话添了点柴,烧得更旺了。
他收回手机,又拿起紫砂壶,给客人续上茶,这次手不抖了,动作也稳了。
他看着馆子里熟悉的一切:墙上挂着的爷爷做豫菜的老照片,桌角磨得光滑的木边,还有客人脸上熟悉的笑容,突然觉得,守了这么多年的馆子,等了这么多年的机会,好像真的要来了。
后厨传来徒弟小杨的声音:“师父,套四宝炖好了,能出锅了不?”
“来了!”李明远答应了一声,把紫砂壶放在桌上,快步往后厨走。
穿过布帘的时候,他又回头看了一眼那台收音机,主持人的声音还在继续,只是此刻听在他耳朵里,不再是简单的新闻,更像是一声号角。
后厨里,砂锅里的套四宝冒着热气,香味顺着锅盖的缝隙溢出来,勾得人直咽口水。徒弟正拿着勺子,等着他来把关。李明远走过去,掀开锅盖,热气扑面而来,里头的鸡皮色泽金黄,轻轻一碰就颤巍巍的。他用筷子轻轻扎了一下,筷子顺利穿入,又闻了闻味道,点头说:“行,火候到了,端出去吧。”
徒弟把套四宝端上桌的时候,刘大爷和他的朋友都眼前一亮。
李明远站在旁边,给他们介绍:“刘大爷,您尝尝,这次我在鹌鹑里头加了点枸杞和红枣,既补身子,又不抢鲜味。这套四宝,以前是宫里的宴席菜,讲究‘一菜多味,层层递进’,您慢慢吃,能尝出四种不一样的味道。”
刘大爷夹了一块鸡肉,放进嘴里,慢慢嚼着,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还是这味儿!跟你爷爷做的一模一样。明远,你可得借着这新政的东风,把这手艺好好传下去,让更多人吃到正宗的豫菜,让咱豫菜重新火起来!”
李明远看着客人吃得开心,又想起手机里的政策,心里暗暗下了决心:明天一早就去查名师名店的评选条件,把菜谱好好整理一下,再跟徒弟说说,让他也多学学豫菜的老手艺;等有空了,再去省文旅厅问问,能不能把李家小馆放进“豫菜美食线路”里,让外地游客也能找到这儿来。
夜色渐深,巷子里的灯都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照在“明远楼””招牌上,透着股温暖的劲儿。
馆子里依旧热闹,碗筷碰撞声、客人的笑声、收音机里的音乐声混在一起,格外有烟火气。李明远坐在角落的老藤椅上,手里拿着爷爷传下来的菜谱,借着手机的光,一点点翻看。
菜谱上的字迹有些模糊,却带着爷爷的温度。他想起爷爷说的“传下去”,此刻终于明白,传下去的不只是豫菜的手艺,还有中原饮食文化的根。而现在,这根要借着文旅新政的养分,重新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了。
手机屏幕还亮着,“豫菜振兴”四个字格外醒目。
李明远看着那四个字,眼里的微光越来越亮,像星星落进了眼里,也落进了他心里——那是希望的光,是未来的光,更是豫菜重新崛起的光。
喜欢豫菜春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豫菜春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