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好车的孙继业,一脸疑惑的表情走到铺子里。
他心想着,自己东家的估衣铺里,什么样式的衣服没有,和尚怎么还来成衣铺。
和尚指着墙上一套布衫问道。
“那套衣服什么价?”
身穿长袍,头戴瓜皮帽的中年掌柜子,双手插在袖筒里,笑着回话。
“一块三。”
和尚看着墙上的衣服,好奇问道。
“降价了?”
“前些天不是还一块五吗?”
双手插袖的掌柜,看着墙上衣服回话。
“鬼子投降了,政府回来是早晚的事。”
“以前扯鬼子虎皮的商家,现在大批量出货,市面上甭管什么物件,价格全部跌了。”
闻言此话的和尚,在铺子里边逛边说话。
“这样也好,至少咱们老百姓,日子过得稍微轻松些。”
掌柜露出一个苦笑的模样回话。
“可咱们呢?”
“兄弟铺子里,一尺三毛五屯的布料,现如今每尺亏了五分。”
和尚闻言此话,已经心里有了主意。
他指着墙上一件女式长款呢绒大衣。
“那件怎么卖?”
掌柜拿着撑衣杆,取下挂在墙上,骆驼色呢绒大衣。
“上等的绵羊绒,款式出自国外有名的设计师之手。”
“这件呢绒大衣,不管搭配针织长裙、旗袍、毛呢裙,都适合。”
和尚摸着下呢绒大衣的面料,感觉这件大衣适合他媳妇。
“怎么卖?”
拿着呢绒大衣的掌柜,笑着回复。
“23块大洋~”
和尚默默点了点头,开始掏钱付款。
他来买衣服只是顺道,真正的目的是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提着锦盒的和尚,走到铺子外。
他看着已经小了的沙尘暴。
为了验证他内心的想法,和尚沿街走进各种店铺。
不管是油粮店,或者酒楼,二荤铺子,布店,成衣店,他都进入逛了一圈。
一个多小时后,和尚坐上洋车往家赶。
今天得到的消息,让和尚嗅到大商机。
由于鬼子投降,那些以前跟鬼子有关系的商号,都怕被清算,
于是他们不要成本开始出货。
整个北平,各行各业的商号集体亏本出货,瞬间降低民用生活成本。
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跟生活有关的物品,所有东西都在降价。
大头菜价格银圆券一毛二/斤。
绿豆芽银圆券五分/斤。
豆腐银圆券5分/斤。
花生米银圆券两毛/斤。
?肥皂银圆券6毛/块,毛巾银圆券一毛二元/条,阿司匹林银圆券3元/片。
这种物价,比鬼子没投降前,最少便宜三成五。
和尚感觉这种情况,不会持久。
他觉得只要政府一回来,物价立马得涨。
这不是他胡乱猜测,而是有根据的猜测。
鬼子虽然投降,但是北平还没有被国府接收。
在抗日时期,那些倚仗鬼子撑腰做买卖的商号,也怕被政府清算。
他们现在不惜代价,清货回收资金。
这群商人,就跟汉奸一样,都想趁着这个空档,回笼资金跑路。
还有那些囤货的黑市,心里也谎。
他们不知道政府回来后的态度。
所以他们那些人也跟着清货。
但是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长,只要政府回来,接收北平。
对商人汉奸的政策一下来,物价立马得恢复正常行情。
弄不好,到时候物价反而大幅度提高。
现在他们那些人的疯狂抛售商品,肯定会导致,原本就不富裕的物资变得更加紧缺。
到时候政策稳定,市面上物资不足,百分百会涨价。
至于涨多少,那就看物资有多匮乏。
想着心事的和尚,到了家门口还没回过神。
孙继业把洋车停在棺材边,看着车上发呆的人。
“东家,到家了~”
洋车上,回过神的和尚,看着门口两辆马车,上面装着桌椅板凳,各种家具生活用品。
乌老大意气风发,指挥半吊子,赖子几人卸货。
和尚走到雨棚下,看着两间铺子里进进出出的人。
他对着一旁的乌老大招呼一声。
“大舅哥~”
站在马车边的乌老大,顺着声音看过去。
当他的目光与和尚对上过后,他对着正在搬家具的老福建说道。
“卸货的时候,让他们注意点,都是好家具,刮花了可就不值当了。”
老福建没回话,他笑着点头表示知道了。
乌老大走到雨棚下,提着裤腿子坐在单人沙发上。
他一边给自己倒茶,一边扭头看向,翘着二郎腿沉思的和尚。
“怎么了这事?”
和尚看着茶几上,冒着热气的茶杯说道。
“明天开始,以后咱们不去南北两区掏宅子。”
“车夫要是打电话过来,跟他们说清楚。”
端着茶杯的乌老大,吹着杯中热气,不解的看向和尚。
“你吃错药了?”
“前些天还嘟囔着,要开分店,还要去天桥摆摊。”
“今儿怎么又说这种话?”
喜欢民国北平旧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民国北平旧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