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界山的盛夏,骄阳把地面晒得发烫,东坡的灵草区却透着生机——耐冻灵草的叶片边缘卷成小筒,减少水分蒸发;沙灵草的根系扎得更深,牢牢锁住土壤里的湿气。守护林的枝叶长得格外浓密,层层叠叠的绿叶织成天然凉棚,成了孩子们研发新护脉工具的“专属实验室”。
地脉小卫士同盟的孩子们搬来木桌和板凳,在凉棚下铺开工具:堆成小山的空心竹管(粗细不一,都是提前打磨光滑的)、装在陶罐里的灵蛊卵(经过筛选,只留活性最强的)、一叠叠米白色的感应纸(用灵草汁浸泡过,能感应灵气变化)。他们要研发的“便携式地脉预警仪”,是针对春季巡脉发现的问题——很多村庄的地脉节点出问题前,灵气会有轻微波动,但普通测灵仪反应不灵敏,等发现时往往已造成损失。
王小树拿起一根直径两寸的竹管,对着阳光查看内壁:“预警仪的外壳要用这种内壁光滑的竹管,防止刮伤感应纸。咱们要把竹管分成两层,上层装灵蛊卵,下层铺感应纸,中间用带小孔的隔板隔开,让灵气能顺畅流通。”他一边说,一边用小锯子把竹管切成一尺长的小段,每个小段的一端都用木塞封好,只留一个观察窗口。
银饰女孩坐在一旁,面前摆着三个瓷碗,碗里分别装着不同浓度的灵脉晶屑粉(5%、8%、10%)。她拿起一张感应纸,均匀撒上8%浓度的晶屑粉,再用喷雾器喷上少量灵泉水,让粉末轻轻粘在纸上:“之前测试过,纯感应纸只能感应灵气大幅波动,加了晶屑粉后,灵敏度会提高。现在试试不同浓度,看哪个效果最好。”
数据记录队的孩子们分工明确:一个人负责计时,一个人负责用专业测灵仪监测灵气,一个人负责记录感应纸的变色情况。“先测5%浓度的!”队长一声令下,负责测试的队员把撒好晶屑粉的感应纸放进竹管,再放入一枚灵蛊卵,然后将竹管对准灵草区的一个地脉节点。
十秒后,感应纸慢慢变成淡粉色。“灵气波动0.2,感应纸变色明显!”记录的队员快速写下数据。接着换8%浓度的感应纸,这次只用了五秒,感应纸就变成了浅紫色,灵气波动数据和之前一样,灵敏度明显更高。换10%浓度时,感应纸虽然三秒就变色,但颜色太深,反而不好判断波动幅度。
“就用8%的浓度!”银饰女孩拍板,“既能快速感应轻微波动,颜色变化也适中,村民们容易判断。”
研发进行到第三天,“便携式地脉预警仪”的雏形终于完成。每个预警仪都是一尺长的竹管,上层装着一枚灵蛊卵,下层铺着三层8%浓度晶屑粉的感应纸,竹管侧面开了个小窗口,能直接看到感应纸的颜色变化——白色代表灵气稳定,淡粉到浅紫代表轻微波动,深紫到红色代表波动严重,需要立刻处理。
“咱们去灵草区实地测试!”王小树拎着装有五个预警仪的布包,带着孩子们往灵草区走。他们选了五个不同的地脉节点,每个节点旁放一个预警仪,然后用专业测灵仪同步监测。
二十分钟后,靠近灵草区边缘的一个预警仪,窗口里的感应纸慢慢变成了淡蓝色。“有波动!”银饰女孩立刻跑过去,用专业测灵仪检测,“灵气浓度12.9,比周边节点低了0.3,虽然还在正常范围,但确实有轻微波动,预警仪真的测出来了!”
孩子们围过来,看着淡蓝色的感应纸,都兴奋地击掌。“之前用普通测灵仪,根本测不出这么小的波动!”数据记录队的队长说,“咱们再优化一下,把窗口做得再大一点,方便村民观察,再在竹管上贴个颜色对照表,就更完美了。”
接下来的两天,孩子们按计划优化预警仪:把观察窗口扩大到两指宽,在竹管外侧贴上彩色纸片,标注“白色=安全、淡粉/浅紫=注意、深紫/红色=紧急”,还在竹管底部加了个小挂钩,方便挂在地脉节点旁的树枝上。
与此同时,护脉网络的技术骨干们也传来了新研发的消息。青岩村的小石头,之前跟着孩子们学过土壤检测,知道村民用铲子取样时,很难取到深层土壤,而且土样容易混杂。他用家里的空心钢管做原料,一端焊上锯齿(方便切入土壤),另一端焊上带刻度的手柄(能精准控制取样深度),还在钢管侧面开了个小槽,取完样后能直接把土样推出来,不用破坏钢管。
“这个‘多功能土壤取样器’,能取到半尺深的土样,误差不超过半寸!”小石头通过传讯符发来视频,视频里他用取样器轻松插入土壤,拔出后从侧面槽里推出完整的土样,“咱们村的村民试了,都说比铲子好用,取的土样准,检测数据也更可靠。”
黄沙镇的镇长则改良了“固沙网”。之前的固沙网是用普通麻绳编织的,虽然能挡住沙子,但时间长了容易腐烂,而且不能改善土壤。镇长试着在麻绳里加入切碎的沙灵草纤维(沙灵草耐旱,纤维韧性强),编织成新的固沙网。试用后发现,新网的使用寿命比之前长了三个月,而且沙灵草纤维在风沙的打磨下慢慢腐烂,还能变成肥料,促进沙灵草生长,固沙效果提升了20%。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地脉千年:守护者的征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地脉千年:守护者的征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