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盛宴上的那场风波,随着李越的定调与安抚,以及韦睿的涕零谢恩,最终化为了一段彰显君王胸襟与臣子忠义的佳话,悄然落幕。麟德殿内的气氛重新变得热烈而和谐,仿佛那片刻的沉痛与激昂,只是盛宴中一段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然而,柳黛烟心中那因韩擎一瞥而起的细微异样感,却并未随着宴席的散去而彻底消失。那年轻将领眼中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粒小小石子,虽未激起滔天巨浪,却在她心湖深处留下了一圈难以忽视的涟漪。
她并未立刻将此事告知李越。一来,仅是瞬间的眼神,无从查证,贸然提起恐有捕风捉影之嫌;二来,如今朝局初定,百废待兴,李越正致力于推行新政、安抚四方,她不愿用这等无凭无据的猜疑去烦扰他。
但这份警惕,她并未放下。回到坤宁宫后,她便唤来了惊蛰。
“今日麟德殿宴上,坐在韦将军下首那位名唤韩擎的年轻将领,你可曾留意?”柳黛烟语气平淡地问道。
惊蛰略一思索,回道:“回娘娘,奴婢记得。此人乃是韦将军麾下骁骑尉,据说在南境平叛时作战勇猛,曾率小队奇袭黑峒部一处粮草据点,立下大功,因此被韦将军破格提拔,此次随同入京。”
“去查查他的底细。”柳黛烟吩咐道,“籍贯何处,家中还有何人,是何时投入韦将军麾下的,此前又有何经历。要做得隐秘,勿要惊动旁人,尤其是韦将军那边。”
“奴婢明白。”惊蛰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下。
柳黛烟揉了揉眉心,将此事暂且搁置。她相信惊蛰的能力,若有问题,必能查出蛛丝马迹。
接下来的日子,朝廷对韦睿及其麾下有功将士的封赏旨意明发天下。韦睿加封太子太保,赐丹书铁券,赏赐金银绸缎无数,其麾下将领亦各有升迁赏赐。韩擎因军功卓着,被擢升为忠武校尉,调入京畿大营任职。此番封赏,可谓厚重,足见李越对功臣的优容与看重。
韦睿上表谢恩,言辞恳切,并表示愿将部分赏赐捐出,用于抚恤南境战事中伤亡的将士家属,以及资助边境军屯,其高风亮节,更令人称道。他并未在京城多做盘桓,谢恩之后,便以边境军务不可久离为由,再次向李越请辞,返回南境镇守。李越准其所奏,并额外加赐仪仗,以示恩宠。
韦睿的离去,似乎让京城彻底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朝堂之上,新政推行虽有阻力,但在李越的强力推动下,亦在稳步进行。漕运疏通初见成效,南方赋税改革亦在有条不紊地展开。一切都显得欣欣向荣。
惊蛰对韩擎的调查也有了初步结果。韩擎,祖籍陇西,父母早亡,由一远房叔父抚养长大,自幼习武,后投军,最初是在北境边防军中效力,因身手不凡被选拔入斥候营,三年前因所在部队轮防至南境,后转入韦睿麾下。其履历看起来清晰简单,并无明显可疑之处。唯一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北境从军时所在的那支边防军,其主将曾与安王李玦有过一段不算密切、但确实存在的同袍之谊,不过在逆案清查中,该主将并未被查出有参与谋逆的实证,且已在一年前病故。
这条线索看似无关紧要,却让柳黛烟心中的那点疑虑并未完全打消。安王经营多年,其势力盘根错节,即便核心党羽已被清除,但一些边缘的、未曾直接参与逆案的关系,未必就能彻底干净。韩擎与安王旧部可能存在过的这点微弱关联,是巧合,还是……
她吩咐惊蛰,继续留意韩擎在京畿大营的动向,尤其是他与哪些人往来密切。
日子一天天过去,春风渐暖,吹绿了宫墙柳,吹开了御苑花。承珩又长大了一些,越发聪慧可爱,已能背诵简单的诗句,成了李越和柳黛烟忙碌政务之余最大的慰藉。璎珞的身体在李越特意吩咐的太医精心调理下,也日渐好转,虽不能似从前般操劳,但精神气色都好了许多。
这一日,柳黛烟正在教导承珩认字,李越下朝回来,面带一丝倦色,但眼神中却带着几分轻松。
“陛下今日似乎心情不错?”柳黛烟递上一杯热茶,含笑问道。
李越接过茶盏,饮了一口,舒了口气道:“漕运改制的几个关键节点,今日总算在朝堂上初步议定了章程,虽还有反对之声,但大势已定。还有,韦睿从南境送来奏报,言及新推行的屯田之策颇见成效,边境粮草充盈,军心稳定。皆是好消息。”
“那真是太好了。”柳黛烟由衷感到高兴。她知道李越为了这些新政,耗费了多少心血。
“只是……”李越放下茶盏,揉了揉额角,“这朝堂之上,总有些人,惯会看风向。见韦睿圣眷正浓,南境安稳,便又有人旧调重弹,提及该派遣宗室重臣镇守南境,以显朝廷恩宠,巩固边防。”
柳黛烟心中一动:“还是裕王?”
李越冷哼一声:“倒不全是明指裕王,但话里话外,仍是那个意思。朕看他们,是见韦睿功高,心中不安,想借此分权制衡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探梦缘请大家收藏:(m.20xs.org)探梦缘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