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京那日的清晨,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一层薄薄的晨雾如同轻纱般笼罩着积英巷。任府门前却已是灯火通明,人声马嘶,一片临行前的忙碌与压抑的悲伤。
盛华兰强忍着在眼眶中打转的泪水,最后一次为任长卿整理着官袍的领口,她的指尖微微颤抖,一遍遍地抚平那并不存在的褶皱,仿佛想通过这个动作将所有的担忧与不舍都熨帖平整。“官人……”她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哽咽,几乎破碎,“边关苦寒,不比东京……刀剑无眼,流矢横飞……你、你定要万事小心!妾身和庄姐儿,在东京日日焚香祷告,只盼你平安归来,功名……功名都是次要的!” 话语到最后,已是泣不成声。
小小的庄姐儿被乳母抱着,似乎也感知到这不同寻常的气氛,伸出藕节般的小胳膊,咿咿呀呀地喊着:“爹爹……抱……爹爹不走……”
任长卿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狠狠触动了。他俯身,将女儿那带着奶香和温热的小身子紧紧抱在怀里,在那粉嫩的脸颊上重重亲了一口,留下一个短暂的、湿热的印记。他转向妻子,握住她冰凉而微颤的手,目光坚定,声音沉稳地承诺道:“娘子放心,我并非逞强斗狠之人,此去定会步步为营,保全自身。家中一切,便全权托付与你了。曹猛留下的十位兄弟皆是忠心可靠、身手不凡之辈,可护你们周全。若有难处,无论大小,务必去寻岳父大人或长柏商议,切莫独自硬撑,记住了吗?”
盛纮站在一旁,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忧虑,他捻着胡须,反复叮嘱,话语中充满了文官特有的谨慎:“贤婿啊,西北之地,民风彪悍,军中关系更是盘根错节,非是东京这等讲规矩的地方。你此去,万事以‘稳’字为先!谨言慎行,多看少说,莫要强出头,更不可轻易开罪那些骄兵悍将。一切以平安归来为要,平安归来最是要紧啊!” 他的担忧实实在在,是岳父对晚辈的关怀,也是久经官场者对未知险境的本能警惕。
而盛长柏则截然不同。他目光灼灼,如同燃烧着两簇火焰,用力握住任长卿的手,语气中充满了几乎要溢出来的向往与激愤:“姐夫!边塞风云,正是我辈读书人报效国家、践行圣人之道的最佳所在!恨我不能随你同往,执干戈以卫社稷!望姐夫珍重,临机决断,奋勇杀敌!他日凯旋,必当成为我大周之栋梁,青史留名!” 他将一卷精心包裹的卷轴塞入任长卿行囊,“这是我多方寻来的西北舆图,比官制更为详备,山川险要、水源道路皆有标注,或能助姐夫一臂之力!”
盛长枫也在一旁,神色复杂,既有对姐夫的些许担忧,或许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对远离家族束缚的遥远征途的模糊向往,他规规矩矩地行礼道别:“姐夫保重。”
此时,御史中丞刘洪与郑大娘子也匆匆赶来。刘洪面色肃然,拍了拍任长卿的肩膀:“明远,此行责任重大,亦危机四伏。望你既能恪尽职守,又不失灵活机变。朝中之事,自有我等周旋,你且安心在前线。” 郑大娘子则拉着盛华兰的手,低声安慰着,看向任长卿的目光充满了长辈的慈爱与担忧。
场面隆重而伤感,空气中弥漫着离愁别绪。任长卿环视众人,将每一张关切的面容刻入心底。他最终狠下心肠,将依依不舍、开始小声啜泣的庄姐儿交还到泪眼婆娑的华兰怀中,毅然转身,踩镫上马。动作干净利落,带着一种不容反顾的决绝。他怕再停留一刻,心中那根名为“理智”的弦便会彻底崩断。
以曹猛为首的十三名亲军早已披甲执锐,肃立于战马之旁。他们人人神情冷峻,眼神锐利如即将扑食的猎鹰,身上崭新的步人甲在晨曦微光中反射着幽冷的金属光泽,与那些朝廷拨付的辅兵、文吏共同组成了一支约五十人的队伍,静候着他的命令。
“出发!”任长卿压下心头翻涌的复杂情绪,沉声下令。队伍缓缓启动,车轮碾过东京城光洁的青石板路,发出单调而沉重的辘辘声,仿佛每一步都踏在送行人们的心坎上。任长卿勒住马缰,腰背挺得笔直,强迫自己没有回头。他知道,身后是妻子女儿强忍的泪水与无尽的担忧,而前方,是未知的征途与沉甸甸的责任。
出了西城门,官道渐渐变得尘土飞扬。任长卿骑在马上,感受着马背陌生的颠簸,心里那股被强行压下的憋闷和无奈又冒了出来。他忍不住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小声嘀咕:“这算什么事儿……兖王那厮明显是公报私仇,满朝诸公,尤其是掌管军机的枢密院,都是干什么吃的?居然就没一个站出来据理力争,反驳一下兖王的说辞!就这么让我一个翰林清流,硬着头皮往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凑!真是……真是尸位素餐,岂有此理!”
他正腹诽不已,忽见前方官道岔路口,有一队人马等候,为首一人身着绿色官袍,面带熟悉的笑容,正是曾在接待西夏使者时有过一面之缘、打过交道的枢密院承旨吴世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寒门青云:穿越知否之逆袭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寒门青云:穿越知否之逆袭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