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风波的余韵,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在晋城一中各年级间悄然扩散、议论纷纷。然而,高三的节奏容不得半点松懈,尤其对于一班这样的尖子班而言。各班学生鱼贯回到教室,空气中还残留着操场上的喧嚣和一丝未散的惊诧,但很快便被另一种更为熟悉的气息取代——书本的油墨味、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那无形的、名为“高考”的紧迫感。
研学旅行固然令人心驰神往,但那是明天的事。今天,依然是属于试卷和课堂的。
后面排名靠后的几个普通班里,一些学生的心思早已插上了翅膀,看着窗外偶尔掠过的飞鸟,人还坐在教室里,思绪却不知道飘向了何处未知的远方。他们交头接耳,眼神飘忽,手指无意识地转着笔,课本摊开在桌上,却一个字也看不下去。成绩差点的学生满脑子都是研学之旅!三天!没有作业!光是想想,就足以让这些一颗颗年轻的心躁动不安。讲台上的老师敲了敲黑板,试图唤回这些飘散的思绪,效果却微乎其微。
然而,在一班,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试卷如同无声的军令,瞬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牢牢钉在眼前的纸页上。成绩单的震撼尚未完全消退,747分的珠玉在前,741、737紧随其后,前十名那令人窒息的高分梯队,像一座无形的高山,既带来压力,也激发出更强的斗志。研学?那不过是备考马拉松途中的一个补给站。此刻,他们的目标清晰而唯一:攻克眼前的错题,查漏补缺,将每一分可能的失误扼杀在摇篮里。
试卷被分发下来,带着淡淡的油墨香和老师红笔批改的痕迹。教室里安静得只剩下翻动纸张的声响,偶尔有笔尖在草稿纸上演算的沙沙声。每个人的表情都异常专注,眉头或紧锁,或舒展,目光在题目与答案之间来回逡巡。
今天的课程安排很特别。每一位代课老师都只负责一节课,他们的任务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而是化身成答疑解惑的“守护者”。他们坐在讲台后,目光沉静地扫视着全班,维持着一种高效而自律的秩序。
“自由讨论,解决疑难。”物理老师推了推眼镜,言简意赅,“可以独立思考,可以小组交流,但记住,声音控制在自己能听到的范围内,别影响他人。实在解决不了的,带着问题来找我。”
话音刚落,教室里的氛围便悄然转变。不再是绝对的寂静,而是响起了一片低低的、如同蜂群振翅般的讨论声。学霸们迅速找到了自己的“战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指着试卷上的某道题,低声交换着思路。
“这道电磁感应综合题,我总觉得能量守恒那里有点别扭……”
“你看这里,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变化你考虑进去了吗?”
“对哦!忽略了动态过程!谢了!”
“这道有机推断,最后那个同分异构体数目,我怎么算都少了一个……”
“是不是忘了顺反异构?你看这个双键……”
苏轻语的座位周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中心。她的747分如同磁石,吸引着寻求答案的目光。她没有丝毫藏私,面对同学的询问,总是耐心地解答,思路清晰,语言简洁,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鲁紫茗也加入了讨论,两位顶尖学霸的思维碰撞,常常能激发出更巧妙的解法。高望飞则抓耳挠腮地研究着自己的试卷,456分的进步固然可喜,但距离他“前十”的豪言壮语还差得远。他偶尔凑过来听一听,遇到实在啃不动的硬骨头,才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向苏轻语或鲁紫茗请教。
时间在这种高度专注和高效交流中飞速流逝。上午的课程结束,午饭后短暂的休憩,也无法冲淡教室里弥漫的学习氛围。下午的数学、化学、生物课依次进行,模式相同。老师们坐在讲台上,看着学生们或冥思苦想,或热烈讨论,或拿着试卷走向讲台提问,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这才是尖子班应有的样子——主动、自律、善于合作。
临近放学,最后一张生物试卷的疑难也在老师的集中讲解下豁然开朗。老师举一反三,将一道遗传题拓展到几种经典模型的对比,引发了又一轮小范围的讨论热潮。
“叮铃铃——”
放学的铃声清脆地响起,打破了教室里的学习磁场。生物老师合上教案,脸上带着一丝轻松的笑意:“好了,同学们,今天的任务圆满完成。明天就是期待已久的研学旅行了!”
这句话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终于在一班也激起了小小的波澜。虽然学霸们自制力极强,但毕竟是青春少年,对集体出游的期待是天然的。教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和低低的欢呼。
“出去玩,记得带好东西,”老师继续叮嘱,语气温和,“零食、水杯、身份证学生证别忘了。学校会统一安排行程,大家听从指挥,注意安全。最重要的,”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班,“放松心情,玩得开心!这三天,是给你们紧绷的神经放个假,也是为了回来之后,能以更好的状态冲刺高考!祝大家假期愉快!下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褶皱里的银河请大家收藏:(m.20xs.org)褶皱里的银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