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天机阁时,玄青子正趴在画案上和朱砂较劲。他新研的“渐变粉驱邪符”刚画到第三张,笔尖突然一歪,在宣纸上晕开团粉嘟嘟的云。林小洛举着手机冲进来,镜头晃得人眼晕:“师父!西郊老绣坊的王姨炸了!她说绣坊的绣绷半夜自己滚到院中央,线轴上缠着半根带血的并蒂莲花线!”
“带血的绣线?”玄青子手忙脚乱抽纸巾擦桌子,“这月都第三回‘老物件闹鬼’了,你们就不能找个新鲜的?”
“这次真不一样!”林小洛把手机怼到他眼前,视频里是座爬满凌霄花的青瓦院,门楣“锦绣阁”三字虽褪了色,木牌底下的“光绪三十年”刻痕仍清晰。“王姨是第四代传人,说昨晚梦见太姥姥陈巧珍站在绣绷前,指甲缝里全是丝线,哭着说‘并蒂莲没绣完,我对不起巧珍’。”
苏晓端着茶进来,茶雾模糊了她的眼镜:“我查了县志,锦绣阁是光绪年间给皇室绣婚服的绣坊,最有名的就是‘并蒂莲’绣样——花瓣要九十九层,金线绣边,象征夫妻白头。五十年前,老绣娘陈巧珍在这儿绣嫁妆时难产没了,留半幅未完成的并蒂莲……”
西郊老巷子像被时间泡软了。青石板缝里钻出车前草,墙根晒着靛蓝染布,拐角糖画摊的焦糖香勾着人脚步。锦绣阁的朱漆门虚掩着,推开门时,穿堂风卷起几缕银线,在梁下悬着的铜铃上撞出细碎的响。
王姨五十来岁,鬓角染霜,正蹲在绣绷前拾绣线。见三人进来,她慌忙起身,膝头的蓝布围裙沾着星点金粉:“可算来了!昨晚这绣绷邪性得很——我手工锁门,回头就听见院里有动静,打着手电筒一照,绣绷自己滚到石榴树下,线轴上缠着这根线……”她摊开手掌,半根并蒂莲花线泛着暗红,“我太姥姥绣了四十年并蒂莲,从没出过带血的线!”
玄青子接过绣线,指尖刚碰到,绣线突然像活了似的往他掌心钻。他挑眉抽回手:“执念入线了。”又凑近看绣绷——枣木框架磨得发亮,绷着半幅绣品:并蒂莲的花瓣层层叠叠,最外层的金线却突然崩断,断口处沾着极淡的血渍。
“走,先找线索。”玄青子把绣线收进证物袋,“分头行动。”
林小洛负责查社区档案。她蹲在街道办资料室,鼻尖沾着灰尘翻旧纸箱:“找到了!陈巧珍的档案在这儿——十六岁进锦绣阁当学徒,十八岁绣了第一幅并蒂莲婚服,被县太爷家公子看中,非她不娶。二十岁生下巧云,说是要教女儿接着绣。可巧云三岁那年,巧珍姐难产……”她抽出一张老照片,照片里年轻的陈巧珍坐在绣绷前,怀里抱着襁褓中的巧云,身后是满墙的绣品,“档案里说,巧珍姐难产时抓着丈夫的手,说‘并蒂莲没绣完,替我交给巧云’……”
玄青子和苏晓去了城南养老院。八旬的周奶奶坐在藤椅上,膝头搭着件未完工的婴儿服,针脚歪歪扭扭:“我是巧珍的徒弟。那年她走得急,把最后半幅并蒂莲塞给我,说‘等巧云长大,替她绣完’。可巧云嫌绣活苦,说机器绣又快又便宜,后来锦绣阁就关了……”她摸出个红布包,里面是半卷绣线和张泛黄的纸条,字迹已模糊:“巧云,娘的并蒂莲没绣完,你要替娘完成。”
“那您后来呢?”苏晓问。
“我带着绣样去纺织厂当临时工,下了班就给人绣鞋垫、肚兜。”周奶奶抹了把泪,“前两年王姨把锦绣阁盘下来,我高兴得直掉眼泪,可她总说‘绣不出来’……”
傍晚回到锦绣阁时,夕阳正透过雕花窗,在绣绷上投下菱形光斑。王姨把热乎的桂花糕塞进三人手里:“我太姥姥总说,并蒂莲是夫妻的缘,也是手艺的根。现在年轻人都爱买机器绣的,可机器哪有手温……”她指着墙角的木箱,“这是我太姥姥的陪嫁,里面有她绣的肚兜、鞋垫,还有给巧云的百家锁……”
玄青子打开木箱,最上面是件婴儿肚兜,绣着并蒂莲,花瓣边缘的金线细得能数清根数。箱底压着封信,字迹娟秀:“巧云吾女,娘知道你怕吃苦,可这并蒂莲不是给别人的,是给你的姻缘。等你嫁了人,娘要在你婚服上绣最大的并蒂莲……”信末有块暗红,像是被泪水晕开的血渍。
深夜,锦绣阁的灯重新亮起。玄青子点燃三柱香,插在绣绷旁:“陈奶奶,我们找到了您的信,还有巧云女儿想重开绣坊的心意。您看,王姨正跟着视频学绣样呢。”
林小洛举起摄像机:“陈奶奶,巧云当年没学绣活,是觉得机器能代替手工。可现在她后悔了,说要把您的手艺传给社区的孩子。上周她还开了直播,教网友绣最简单的梅花……”
苏晓翻开笔记本:“非遗办的人听说了,说要帮您申请‘传统刺绣传承基地’。他们说,您的并蒂莲,该让更多人看见。”
风突然掀起绣绷的绸缎。镜面般的夜色里,浮现出模糊的身影——陈巧珍穿着月白绣裙,发间别着朵并蒂莲花簪。她走到王姨面前,伸手抚过她手中的绣线:“巧云,娘的并蒂莲,有后人接着绣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学界显眼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玄学界显眼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