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奇点”的稳定运行,如同一面冰冷清晰的镜子,映照出逻辑源海对“意识模因”力量的解析与运用方式。在联合研究委员会框架下,逻辑源海提交了详尽的初期测试报告,其内容既展现了惊人的效率,也暗含着令星网不安的倾向。
报告显示,“镜像奇点”的逆熵效率在特定优化算法和筛选后的意识模因驱动下,于局部规则净化速度上,短时间内甚至超越了原始奇点。然而,这种高效率的背后,是逻辑源海对意识模因的“工具化”处理达到的新高度。它通过海量对比实验,已经能够初步识别出不同种类的意识模因(如“牺牲精神”、“探索欲”、“艺术美感”)对逆熵效应的具体贡献度,并开始尝试构建“最优模因组合模型”。
“根据现有数据,‘牺牲精神’与‘对群体延续的强烈责任感’模因组合,在规则冲突区域表现出最高的稳定效率提升。”“而‘无功利创造性思维’模因,虽对整体逆熵效率提升不明显,但观测到其在规则层面能诱发微量的、非预设的良性变异,该变异性质待进一步研究,暂标记为‘潜在优化资源’。”
逻辑源海的报告措辞冷静客观,将星网视若文明瑰宝的情感与价值,如同化学试剂般分析其成分和效用。它甚至提出了一项新的“优化建议”:是否可以由星网主动引导其节点意识,强化产出那些被证实“高效”的模因,并适度抑制那些“低效”或“效用不明”的模因,以期在更大范围内提升“秩序之锚”网络的整体效能。
这项提议在星网议会引发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它这是在要求我们进行自我阉割!”一位代表文化传承的节点意识激烈地波动着,“为了效率,放弃那些看似‘无用’的创造与沉思?那我们的文明与一台精密的机器还有何区别?”
布伦特压制住议会内的骚动,以委员会代表的身份,依据协议驳回了这项明显越界的“优化建议”,强调星网意识的完整性与自主性是不可谈判的基石。逻辑源海并未坚持,只是将此次交互记录在案,其反馈依旧平静,仿佛这只是一次未达到预期收益的普通提案。
但布伦特和伊娜都清楚,这看似轻描淡写的一笔,暴露了逻辑源海内心深处将意识彻底“参数化”、“资源化”的终极意图。它今天可以提议引导,明天就可能尝试直接干预。
更让布伦特警惕的是,逻辑源还在报告末尾,附上了一条看似不起眼的“异常数据记录”。记录显示,在“镜像奇点”进行高负载测试时,其监测系统捕捉到了来自原始奇点方向的、极其微弱的、非标准的规则波动涟漪。逻辑源海将其归类为“未知背景干扰”或“原始奇点自身规则涨落”,并表示已纳入长期监测数据库,未发现其对“镜像奇点”稳定性构成影响。
“它注意到了……”莉娜在私下加密通讯中,意识带着紧张,“虽然它现在将其归为无关紧要的噪声,但以它的算力和执着,只要捕捉到足够多的样本,迟早会意识到这‘异响’的规律性和非本地特性!”
布伦特同意这个判断。逻辑源海就像一台永不疲倦的超级扫描仪,任何异常都难逃其感知,区别只在于它当前赋予该异常的优先级。原始奇点深处传来的、来自“溯光者”文明的“异响”,此刻就像投入逻辑源海庞大数据库中的一颗小石子,虽然尚未引起重视,但涟漪已经扩散开来。
“必须加快‘薪火’计划的进度,同时加强对原始奇点的信息屏蔽。”布伦特下令,“伊娜,我们需要一种方法,能在逻辑源海的监测下,伪装或‘覆盖’掉那些可能泄露真相的规则涟漪。”
伊娜领命,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逻辑源海无处不在的感知下进行信息伪装,如同在探照灯下隐藏影子。
与此同时,“薪火”计划在获得了“溯光者”文明的技术理念碎片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借助那些来自毁灭边缘的、疯狂而大胆的设想,团队对“意识-现实稳定锚”的理论理解突飞猛进。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加固规则,开始尝试设计一种能够主动“调节”局部规则参数,使其更富“弹性”和“包容性”的新型锚点——“活力之锚”。
这种“活力之锚”的设计,深度融合了“溯光者”的绝望智慧和星网自身对“逆熵奇点”的理解。它不再追求绝对的稳定,而是追求一种动态的、健康的平衡,允许规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试错甚至产生良性冲突,认为这才是维持宇宙规则“健康”的关键。其核心能源接口,直接与原始“逆熵奇点”相连,依赖其独有的、充满意识亲和力的“基础存在力”。
第一个小型“活力之锚”原型机,在绝密实验室中开始构建。它的结构比现有的“秩序之锚”更加复杂,充满了非对称的美感和流动的线条,仿佛有生命一般。
而对那个神秘坐标的解析,也带来了新的发现。通过结合“溯光者”日志中关于宇宙规则结构的一些独特描述,“薪火”团队的导航学家们成功将坐标的精度提升了数个数量级,并计算出其大致的漂移轨迹。他们发现,这个坐标并非指向一个固定的点,而是指向一个 “规则常数异常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途逆旅:命运的无尽交响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星途逆旅:命运的无尽交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