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刚上,范纯粹的马车将范正鸿送到翰林学士府,府上一个苏字笔力遒劲,乃名家之手笔,范正鸿脑中一惊,一个名字闪到眼前——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世称“苏东坡”。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诗、词、文、书、画均有极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词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始终豁达乐观。他在杭州修苏堤,在惠州建桥,在儋州办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范正鸿心中暗喜,若能结识苏轼,于自己的仕途和学问增长都大有益处。他整了整衣衫,怀着几分崇敬与期待,敲了敲门,一位身穿布衣,却风度不弱的中年人,范正鸿看他长相上品,眉眼带有谄媚,却给他一种并不顺心的感觉,中年人微鞠躬,“小人高俅,见过公子。”
范正鸿心中微怔,现在的他见到了未发迹的水浒的大反派,这是他见到的第1个水浒传里面的人物,虽然比不上蔡京,童贯,书中明确写了此人好面,王进在之后他得了势的时候会被流放。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可以说这是高俅的具体体现,如果夸张点说水浒36天罡不少都是他造下的孽,
范正鸿微微颔首,回礼道:“高先生,久仰久仰。小子乃范正鸿,今日奉叔父特来拜访苏轼先生。”
高俅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自然知道范正鸿的身份,宰相之侄,未来的潜力不可限量。他连忙躬身更深,道:“范公子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只是我家主人苏轼先生目前不在府上,他应朝廷之召,正在早朝,临走吩咐备好了糕点,请”
范正鸿心中略感失望,但很快便掩饰过去,他笑道:“原来如此,是我来得不巧。那请问高先生,我且暂待,等上片刻就是”
高俅连忙点头,微笑道:“当然,当然,范公子请随我来。”他引领着范正鸿穿过一座精心打理的花园,来到一间雅致的书房。书房内摆放着各式书籍,墙上挂有几幅字画,其中一幅正是苏轼的字迹,笔力遒劲,意境深远。
范正鸿目光扫过这些字画,心中对苏轼的敬仰之情更甚。他坐在书房的椅子上,高俅则亲自为他泡了一壶上好的龙井茶。茶香四溢,范正鸿轻轻品了一口,赞叹道:“好茶,好茶。”
高俅站在一旁,恭敬地说:“这是我家主人从杭州带来的龙井,每年春末都会亲自采摘,以备享用。”范正鸿听后,对苏轼的生活品味更加钦佩。
两人正交谈间,书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一位身材魁梧、面容慈祥的老者走了进来。他正是苏轼,虽然年近古稀,但步履稳健,目光炯炯有神。却双眉紧锁,似有所顿,口中喃喃“我这一走,辙儿又要独留东京,可这留诗还差一句,补个什么好呢?”
范正鸿连忙站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苏轼先生,晚辈范正鸿,今日奉叔父特来拜访,希望能得先生指点一二。”
“你先坐,等我一会儿,此诗写完再说”
范正鸿偷看一眼,上书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
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
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
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
后又有
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
归来知健否,莫忘此时情。
中间空了一句,范正鸿看后,心中暗自庆幸,幸好自己早有准备,对苏轼的作品和生平事迹了如指掌,他认识这首诗,轻轻补到
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
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
苏轼笑着摆了摆手,示意范正鸿坐下,说道:“范公子小小年龄,诗文不错,我听说你是纯仁信中的纯混的孩子,能写出这样文字的人,必非池中之物,我已经知道了你的来意,我考考你,通过了便拜师吧”
范正鸿听到苏轼的夸奖,心中一阵欣喜,但同时也感到一丝紧张。他知道,苏轼虽然性格豁达,但对于学问和诗文的要求极高,这次考验恐怕不会轻松。
苏轼看着范正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问道:“范公子,你可知我大宋立国之本是什么?”
范正鸿略一思索,回答道:“我大宋立国之本,乃是以文治国,重视文化教育与士人。”
苏轼点点头,又问:“那你认为,何为文人之本?”
范正鸿沉思片刻,答道:“文人之本,在于品德、学识、才华三者兼备。品德高尚,方能以身作则;学识渊博,方能着书立说;才华横溢,方能传世之作。”
苏轼听后,眼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接着问:“那你可知,为官之道又是什么?”
范正鸿回答道:“为官之道,在于清正廉洁,为民服务。官者,民之父母也,应以民为本,造福一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水浒,猎国之武正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水浒,猎国之武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