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岳则亲自前往城东的新粮仓工地,查看建设进度。工地上,汉人监工正在指挥工人搭建粮仓的木架,羯族牧民则牵着牛,帮忙搬运沉重的木料。“崔尚书,按照目前的进度,下月就能按时完工,不会耽误粮食储存。” 监工上前禀报。崔岳点了点头,叮嘱道:“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粮仓是百姓的‘救命仓’,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然而,就在洛阳城全力推进民生建设与军事支援时,一场新的危机悄然降临。随着 “胡汉新村” 的建设,部分汉族老工匠对羯族泥瓦匠的施工方式提出质疑,认为他们的砌墙方法不够牢固;而羯族牧民则觉得汉人监工的要求过于苛刻,双方渐渐产生矛盾,甚至在工地上发生了争执。“我们羯族砌墙用的是草原上的方法,几十年都不会倒,凭什么说我们的方法不行?” 一名羯族泥瓦匠愤怒地喊道。汉人监工也不甘示弱:“这是粮仓,不是草原上的帐篷,必须按照汉人的标准来,否则出了问题谁负责?”
消息传到崔岳耳中,他立刻前往工地,平息双方的争执。“各位乡亲,我们建设‘胡汉新村’和新粮仓,是为了让各族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互相指责。” 崔岳站在工地上,大声说,“汉人的砌墙方法注重牢固,羯族的方法注重效率,我们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既保证质量,又加快进度。大家都是为了洛阳城,何必因为这点小事产生矛盾?”
各族工匠们沉默片刻,一名汉人老工匠率先开口:“崔尚书说得对,我们不该因为方法不同就争执,应该互相学习。” 羯族泥瓦匠也点了点头:“没错,我们可以试试结合两种方法,说不定效果更好。” 崔岳笑着点头:“这就对了!胡汉交融,不仅是生活上的融合,更是技术和文化上的融合。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包容,我们的‘融境’才能真正稳固。”
在崔岳的调解下,工地上的矛盾很快得到解决,各族工匠们重新投入建设,甚至还成立了 “胡汉技术交流小组”,互相学习彼此的技艺。汉人老工匠教羯族泥瓦匠如何让墙体更牢固,羯族泥瓦匠则教汉人工匠如何提高施工效率,工地上的气氛重新变得融洽起来。
而此时的汝南城,战斗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东晋军队用攻城锤猛烈撞击城门,城墙上的守军拼死抵抗,箭矢、石块、火油陶罐纷纷朝着城下扔去,城下到处都是尸体和血迹。守城将领浑身是伤,却依旧站在城楼上,指挥士兵们防守:“兄弟们,坚持住!将军的援军很快就到了!我们绝不能让东晋军队攻破城门!”
就在城门即将被攻破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 石勒率领的援军到了!“东晋小儿,你们的死期到了!” 石勒大喊一声,率领大军冲向东晋军队的后方。城墙上的守军见状,顿时士气大振,纷纷发起反击。东晋军队腹背受敌,顿时慌了手脚,纷纷四散逃窜。桓温看着溃败的军队,心中满是愤怒和不甘,却也只能下令撤军:“撤!暂时放弃汝南城,再从长计议!”
石勒率军追击数十里,才下令收兵返回汝南城。守城将领连忙迎上前,躬身行礼:“将军,多谢您及时支援,否则汝南城就失守了!” 石勒摇了摇头,语气凝重:“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桓温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还要做好应对更大规模进攻的准备。”
夕阳西下,汝南城的城墙上,各族士兵并肩站着,望着远处渐渐暗下来的天空。他们知道,东晋的威胁仍未解除,北部草原的隐患也尚未彻底清除,“融境新城” 的道路依旧布满荆棘。但他们也相信,只要胡汉各族同心协力,只要他们坚守着和平与融合的信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
洛阳城内,“胡汉新村” 的第一栋房屋终于建成。各族百姓围着新房,兴奋地讨论着,有的说要在这里种上汉人喜欢的桃树,有的说要在院子里铺上羯族的羊毛毡,还有的说要挂上鲜卑的猎鹰图腾。明远、木易和石邃则在新房前,用树枝画出了一幅 “胡汉一家亲” 的画,画上,各族百姓手拉手,脸上满是笑容。
崔岳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融境” 的建设或许缓慢,或许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只要每一个人都为之努力,每一个家庭都能感受到和平与融合的温暖,这 “融境新程” 就一定能走得更远,为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带来真正的长治久安。
喜欢胡尘汉月,乱世歌行请大家收藏:(m.20xs.org)胡尘汉月,乱世歌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