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爱民本就是个重利的个性,经过江山这么一分析,她瞬间通透。
但是,我们“蔚影后”可不是吃亏的料。
矫揉造作的摸着江山说,“山哥,我倒无所谓,我就怕咱俩的孩子受委屈。我既担心咱俩的孩子,我又想你想得不得了,每天都睡不着觉。山哥,你说,咋办啊?我就听你的,你说让我咋办,我就咋办,嗯~,山哥,你快说话呀~!”
江山紧紧的抱他的心肝宝贝,发誓说,“宝贝,哥出的主意,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为了咱的将来。你放心,哥一旦摆脱那个臭老娘们,咱俩马上团聚,包括咱的孩子。你信哥,哥除了你,谁也不稀罕。昂,宝贝儿!”
蔚爱民像蛇一样,缠上江山,妩媚的说,“哥呀,我不信你还能信谁?俺们娘儿俩就指望着哥哥你嘞~。”
蔚爱民一边说着,一边亲上了江山。
江山美的不要不要的,觉着爱民母子就是他的全部,他也是她们母子的天,他必须全力以赴,争取更大的胜利。
所以蔚爱民返回县城的时候,江山又掏了二百块钱给蔚爱民。
隔天,蔚爱民就回了阳春县,挺着没有显怀的肚子,去了江川单位,大咧咧的跟江川耳语,说她有了,一个半月。
傻傻的江川一蹦三尺高,兴奋的像个孩子,像伺候老佛爷一样,把爱民带回家。
虽然江家父母不让蔚爱民登门,但是,听说她有了身孕,两老也非常高兴,给了江川九十块钱,让他给蔚爱民补充营养。
江川近段时间,做梦都能笑醒,他觉着有了孩子,蔚爱民进江家门的时日就不会短了,就感觉近在眼前。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初二,蔚爱民以早产的名义,生下了一个男婴。名义上是江川儿子,实际上是江山的。
蔚爱民自己安慰自己,不管咋滴,这个孩子就是老江家的,脱不了。
暂且不说蔚爱民。
现在说说老蔚家的孩子们。
一九七七年。
这一年,要恢复高考。
但是,乡下的人知道的晚。
可是,春莲,建国,覃丹知道的早。
蔚佑之年初的时候,先是接到了建国的信。
建国在信里说,以他探听到的消息,全国可能恢复高考,让二大做好准备,等他的电报,电报一到,就让家里所有适合高考的孩子,打包前往京城。三姐春莲和媳妇覃丹,已经为老蔚家所有适合高考的后辈,做好了准备,请好了老师,所有能参加高考的孩子,一律去京城,参加特殊补习班。住处不用考虑,学费不用考虑,只让孩子们按时到达就成。
蔚佑之相信建国说的事情,全国发展的形势,也符合建国说的苗头。
于是,蔚佑之召集老蔚家的顶梁柱们,开了个民主集中会议。
会议的结果是,建福家的两个高中毕业生,建坤家的两个高中毕业生,加上云妮,加上覃大爷家的儿子,一行六个人,在接到建国的电报后,背着行李,坐上火车,带上书本,去投奔京城的春莲和建国以及覃丹。
芳杏自从接到建国的信,就忙的不得了。
她给每个孩子,包括覃大爷家的儿子,每个人都给准备了丰富的行李。
每个孩子,一人两身应季的新衣服,一套新铺盖,一双新鞋。
给云妮还多准备了二百块钱。
穷家富路,无论如何,也不能亏了孩子。
农历三月十六,阳历五月三号,是出发的日子。
那天,建福,建坤,爱国,开林,四个人亲自把孩子们送上了去往京城的火车。
然后,建福给建国发去了电报,让建国按时接站。
六个孩子里,云妮是最小的,虚岁才十六,其他的都满了二十岁,特别是三个小伙子,每个都一米八以上的个头,三个姑娘也都一米六以上的高挑个头。
上了火车,这么一大帮子人,浩浩荡荡的,一些歪门邪道的人都没敢去招惹他们。
六个从没有出过远门的青年,沿途领略了不少风景,可算开了眼界。叽叽喳喳的六个人,感觉火车还没坐够,就到站了。
建国和春莲早早就等在了车站。
看着拎着大包小包下车的一群人,两个人都笑着一边向他们招手,一边迎过去。
建国带来的两个小战士非常有眼色,小跑着过去,先把最小的云妮手里的东西接过来,又去接建坤家两个闺女手里的。
此时的建国,已经升任副团长。
几个孩子看见亲人,更是兴奋,跳着,笑着,高声喊着,“三姑姑,七大大”。
覃大爷家的儿子叫覃墨,看着建国,腼腆的叫“姐夫”。
春莲欢喜的挨个拉着手打量自己的这些侄子和侄女,亲热劲儿溢于言表,“可把你们盼来了,走,咱赶紧回家吃饭,你丹婶婶在家等着你们呢。”
“奥~,走喽。”一群人活蹦乱跳的,按着建国的指示,跑向绿色的军用吉普车。
一个个稀罕的,摸摸这儿,摸摸那儿的,比过年还兴奋,他们在县城也没见过这么气派的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蔚蓝的心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蔚蓝的心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