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一行人回到苏州知府衙门。衙门内早已收拾妥当,庭院里摆上了几张圆桌,桌上摆满了江南特色菜肴:晶莹剔透的糯米藕,裹着蜜糖,甜而不腻;外酥里嫩的松鼠鳜鱼,浇着酸甜的酱汁,香气扑鼻;还有鲜美的莼菜汤、清香的荷叶鸡,每一道菜都透着江南的精致与鲜美。
苏明轩的妻子忙前忙后,笑着为帝后布菜:“陛下、娘娘,这些都是家常小菜,都是用本地的食材做的,您尝尝合不合口味。”
“嫂子费心了,看着就好吃。”苏清鸢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糯米藕,入口清甜软糯,满是藕香与米香。
萧玦举起酒杯,看向苏明轩:“明轩,辛苦你了。苏州能有如今的繁荣安定,百姓能有这般富足生活,你功不可没。朕敬你一杯。”
苏明轩连忙起身,双手举杯,恭敬地回应:“陛下谬赞!这都是托陛下和娘娘的福,朝廷推行的新政利国利民,又有太子殿下当年留下的治理经验,臣只是顺势而为,做了分内之事。只要能让江南百姓安居乐业,臣再辛苦也值得。”
酒杯碰撞,清脆的声响在庭院中回荡。席间,气氛温馨而融洽,没有朝堂上的君臣之别,更像是普通人家的团聚。苏文彦缠着萧玦,询问京城的趣事与边关的故事;苏明轩的妻子则与苏清鸢聊着家常,说起孩子们的学业与江南的风俗;萧玦与苏明轩则探讨着苏州的民生治理,从农桑种植到商贸往来,从蒙学教育到医馆建设,无话不谈。
“陛下,今年苏州的早稻长势极好,预计亩产能突破六石,较去年又增产一成。”苏明轩说道,“农桑司推广的双季稻也试种成功,下半年还能再收一季晚稻,粮食产量定能再创新高。”
“好!”萧玦点点头,“粮食是民生之本,苏州作为江南粮仓,要继续推广高产作物与先进种植技术,带动周边州县共同发展,让江南的粮食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支援其他地区。”
苏清鸢补充道:“还要注重蒙学与医馆的建设。江南女子聪慧,可多增设女子蒙学,加入女红、染织等实用课程,让女子也能读书学技;医馆方面,可推广防疫香囊与急救知识,让百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臣记下了,”苏明轩说道,“女子蒙学已在苏州城增设了三座,下半年计划在周边州县再建五座;防疫香囊去年夏天已推广至各乡医点,百姓反馈极好,今年会继续批量制作发放。”
饭桌上,孩子们的笑声、大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伴着庭院里的花香与晚风,格外温馨。萧玦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景象,心中满是安宁。他知道,治理国家不仅是朝堂上的运筹帷幄,更是这万家灯火中的温馨与踏实;盛世也不仅是冰冷的数字与宏大的政绩,更是百姓餐桌上的丰衣足食,是家人团聚时的欢声笑语。
夜色渐深,江南的月光温柔地洒在庭院里,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萧玦与苏清鸢坐在庭院中,看着远处的灯火与天上的星辰,心中满是感慨。从燕云的草药香到江南的稻花香,从初登帝位时的励精图治到如今的盛世安稳,他们走过了无数风雨,也收获了无数温暖。而眼前的苏州,正是这盛世的一个缩影——农桑兴旺、商贸繁荣、百姓安乐、民心所向。
景和十一年春的江南之行,如同一幅温润的画卷,刻在了帝后二人的心中。这里的稻花香,是丰收的味道,是民生富足的味道,也是盛世安稳的味道。而苏明轩的坚守与担当,苏文彦的勤学与务实,更让他们看到了大靖未来的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份江南的富庶与安宁,终将蔓延至大靖的每一寸土地,让景和盛世的光芒,永远温暖人心。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