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石门已经开启。
山洞之中,篝火炽烈,照得洞内亮如白昼。
众人眼前,是一座高达数十米的宽敞空间,四壁幽深,不见尽头。
“哈哈哈……”
“全是粮食!”
“快看,这里是稻米,保存得极好!”
“比某些地方的老鼠粮还要干净!”
几道身影在山洞中来回奔走。
他们身披大明二品官服。
若百姓在此,定会震惊不已——
堂堂六部尚书,竟如孩童般兴奋,语无伦次,喜不自胜。
其中最激动的,莫过于杨宪。
他先是轻拍米袋,随后又快步奔至另一处区域,张开双臂,高声呼喊:
“这里……这里全是小麦……一直延展上百米,估计全是!”
“太多了!”
“实在是太多!”
“简直不敢相信,不敢想象……”
杨宪仰头大笑,眼中却泛着泪光。
“有这些粮食,别说几十万灾民,就算别处有灾情,京城也能迅速调粮!”
“甚至……”
“我大明的几个粮仓,都能重新填满。”
相比之下,杨宪身边的人,却沉稳许多。
吏部尚书詹徽,此时已走到仓库的第三区。
“皇爷!”
“那张纸没骗我们……”
“这里全是新粮!”
“我刚刚粗略算了一下,要是动用整个大明的官吏系统来推动耕种——”
“现在就可以种!”
“而且那位神医也说了,这种粮食,即便在贫瘠之地,也能生长!”
“换句话说……”
“只要不出意外——”
“三个月后,这三十多万石的粮食。”
“能翻到百万石,甚至千万石!”
“这是逆天之功!”
“万世之功!”
“青史留名之功!”
“只是不知道……那位神医现在在哪?”
“我詹徽,替大明的百姓,向他致谢!”
几位尚书,加起来有三四百岁了。
此刻,他们毫不掩饰内心的激动。
热泪盈眶!
但相比之下。
老爷子的表情,要沉稳得多。
不过作为长子的朱标,能清楚感觉到,站在身旁的老爷子,内心有多振奋。
“标儿!”
“马上让外面的蓝玉,带着五军都督府的将士上来!”
“开始运粮!”
老爷子边说边笑,心情畅快。
“想来山下的百姓,已经等得太久了……”
最后。
老爷子的目光,落在了远方的一处小院。
和眼前相比。
那里,才是他最牵挂的地方。
只是。
先国后家。
他得先安顿好,那几十万没饭吃、没地方住的百姓。
“先下山!”
“咱要亲自告诉他们——”
“他们,有吃不完的粮!”
说着。
老爷子缓缓把手搭在朱允熥肩上。
用只有两人才能听见的声音,轻声安慰。
“再等一会儿。”
“再等一会儿……”
钟山脚下。
大军已列阵。
四周已聚集了大批百姓。
其中多数是灾民,不知从何处赶来。
少数人,则是听说朝廷出城,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的。
“看着挺像回事,不知道里面在折腾啥。”
“看看这些灾民吧,人越来越多了。”
“朝廷再不开仓放粮,恐怕要出大事。”
“也不知道老爷子在想什么,如果太子身体吃紧顾不上,就把事交给有担当的人。”
“现在搞这一出,我们也不懂朝廷到底要干啥。”
像之前一样。
灾民越多,百姓的疑虑就越深。
而今天,朝廷动静虽大,却迟迟没有动作。
“早有人讲过,这事皇上是点头同意的。钟山的主陵是皇陵,旁边也埋了不少开国功臣。”
“说不定开口求一求,老天爷能赏点粮食。”
“你还不如去龙王庙画道符求雨,那还靠谱些。进山找粮食?你就是喊破喉咙也没用!”
“听不出我在讽刺吗?”
……
“黄兄,你说皇上真能把粮食带回来吗?”
不只是普通百姓有疑问。
连那些没资格上山的官员,也都在心里打着问号。
尤其是几位翰林学士。
这些人平日里动动笔还行,爬山都嫌累。
一到山脚下,嫌路太陡,干脆找个理由歇在山下。
当然,皇上也没打算带他们上去,除了六部重臣和几位亲信,其他人本就没安排。
翰林学士的提问,让黄子澄眉头一皱。
“我也说不准。”黄子澄语气迟疑。
“要是换作今天之前,我肯定不信。可早上那些新食物,你也看到了。”
“比起那些只会抱怨的百姓,咱们还是静观其变吧。”
黄子澄不是没脑子的人。
他知道皇上他们既然敢这么大张旗鼓地进山,说明这件事十有七八是真的。
可正因如此,他才更担心。
“唉,要是真有粮食,我们之前劝皇上休养生息的想法,恐怕得搁一搁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