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卿到了陶红镇后,在娄太爷的灵柩前痛哭了好几次,还拿出银子请人做了好几天法事,希望能超度娄太爷的亡魂升天。娄家把好多亲戚都请来陪着杜少卿。杜少卿在那儿一住就是四五天,整日以泪洗面。陶红镇的街坊邻居看了,个个感叹说:“天长杜府的人真是厚道!”还有人说:“这老人家生前肯定特别善良正直,不然杜府也不会这么尽心报答他,做人就该像这老人家一样,才对得起良心!”临走前,杜少卿又掏出几十两银子交给娄太爷的儿子和孙子,让他们买块好地安葬娄太爷。娄家上上下下的男女老少,全都出来给杜少卿磕头拜谢。杜少卿又在娄太爷灵柩前痛哭一场,这才动身回家。
等回到家后,杜娘子就对他说:“你走后的第二天,巡抚衙门派来一个差官,还跟着天长县的一个办事员,拿着一份公文来找你,我跟他们说你不在家,他们就住在附近饭店里,天天上门打听,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事。”杜少卿纳闷的说:“这可奇怪了!”正琢磨着呢,就见小厮来报:“那个差官和办事员在河房外求见。”杜少卿就出去和差官见了礼,然后坐下说话。差官先恭喜了他几句,接着办事员递上那份公文。公文已经拆开过了,杜少卿拿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公文是巡抚李大人发的,说的是举荐贤才的事儿。皇帝下了圣旨,要在全国寻访有学问、品德好的读书人。李大人说他打听到天长县的秀才杜仪,也就是杜少卿,为人正直,文章也写得漂亮,所以让县里的学官赶紧请杜少卿收拾行李,到巡抚衙门接受考核,考核通过就上奏朝廷,推荐给皇帝任用,还特意强调别耽误,抓紧来。
杜少卿看完公文说:“李大人是我祖父的学生,论辈分是我的世叔,所以才举荐我,这我哪敢当啊?不过大人这么看重我,我得马上收拾一下,去衙门当面道谢。”说完,他就留差官在家里吃饭喝酒,还给了几两银子当路费,给那个办事员也塞了二两银子,就把他们先打发走了。
杜少卿准备出发时,却发现手头没钱当路费,只好把之前在姚园喝酒用的那只金杯当了三十两银子,然后带着一个小仆人,坐船去安庆的巡抚衙门。到了安庆才知道,李大人因为公务外出了,等了好几天李大人终于回来了。杜少卿就递上自己的名片,衙门的人才把他请进书房。
李大人出来后,杜少卿就赶紧行礼请安,李大人就请他坐下说话。李大人说:“自从你祖父去世后,我一直惦记着你们这些后辈。早就听说世兄你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现在朝廷恢复古代选拔人才的‘征辟’制度,我就想举荐你,你可千万别推辞啊。”杜少卿连忙说:“我才疏学浅,大人听了些虚名就举荐我,我怕给您的举荐文书抹黑。”李大人说:“你别太谦虚了,我这就去让府县准备举荐材料。”杜少卿又说:“大人的厚爱我明白,但我这人就像山林里的野鹿,习惯了自由自在的日子,最近身体也不好,您还是另找别人吧。”李大人却坚持说:“世家子弟哪有不愿意做官的?我没看错人,一定要举荐你。”杜少卿看李大人态度坚决,也不好再多说什么。最后,李大人留杜少卿在衙门住了一晚,还拿出自己写的好多诗文,向杜少卿请教。
第二天,杜少卿就从巡抚衙门告辞出来了。他这次出门带的路费本来就少,又在安庆多待了几天,临走时还在衙门口被人敲诈了不少“喜钱” 。随后他就雇了条船回南京,可是连三两银子的船钱都拿不出来,只能先欠着。一路上又赶上逆风,船是走走停停,花了四五天,才到芜湖。到了芜湖,船实在走不动了,船家就找他要钱买米做饭。杜少卿让小仆人一顿翻找,发现身上只剩下五个铜钱了。他寻思着得拿衣服去当铺换钱,心里正烦闷,就想到岸上走走散散心。
走着走着,杜少卿就看到了吉祥寺,就进了寺里的茶馆,坐下喝了一壶茶。喝着喝着,发现肚子饿了,又买了三个烧饼吃,可这一吃就花了六个钱,这下连茶馆门都出不去了。正尴尬的时候,一个道士从他面前经过,杜少卿没看清是谁。那道士一回头,立刻快步走上前说:“杜少爷,你怎么在这儿?”杜少卿一看,就笑着说:“原来是来霞兄!你快坐下一起喝茶。”
来霞士问:“少老爷,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杜少卿反问:“你啥时候来的?”来霞士说:“上次在你那儿打扰过后,芜湖县的张知县写信请我来这儿写诗,所以我就来了。我住在识舟亭,那儿风景特别好,能眺望长江。少老爷,要不你去我那儿坐坐?”杜少卿说:“我去安庆拜访朋友,回来路过这儿,被大风困住了。正好,现在就跟你去你的住处逛逛。”
来霞士付了茶钱,两人就一起进了识舟亭。庙里的道士迎出来,就问贵客从哪儿来。来霞士介绍说:“这是天长杜状元府的杜少老爷。”道士一听,态度立马变得特别恭敬,又是请坐又是倒茶的,让人看的大跌眼镜。杜少卿看到墙上贴着一张诗帖,是一首《识舟亭怀古》,上面写着“霞士道兄教正”,落款是“燕里韦阐思玄稿”。杜少卿认出这是滁州乌衣镇韦四太爷的诗,忙问:“韦四太爷什么时候在这儿的?”道士回答:“韦四太爷就在楼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儒林外史大白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儒林外史大白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