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被贬官担任新军第二镇师长的官文,也属于花沙纳管辖。
也就是说,
八旗军的军费有限,绵浔他们要扩军,自然不可能再付钱给第二镇。
第二镇属于新军序列,名义上直属军机处,可是朝廷不拨付一分钱。
所用开支全部由李世安筹办的南洋五省财税司供应,财税司总办自然是李世安,但督办则是户部行走惠征。
朝廷实际上是让惠征把控新军钱粮的,奈何他的能力有限,还有前科(贪污钱粮),只能改成监察。
所以,第二镇高层,官文、富明阿现在只有八旗军军衔,没有实职。
实职属于新军序列。
直接军事领导是李世安,但清廷的特殊性,李世安实际不能指挥官文,调动第二镇,需要经过花沙纳同意。
还是绿营那一套,
李世安有自主权调动全力的,还是只有抚标性质的新军第一镇。
即使是抚标第一镇,离开武昌府城,非紧急情况,也是需要向花沙纳报备的。这是清廷督抚牵制的缘故。
因为李世安被忌惮,花沙纳的权限,此时已经超过了直隶总督。
可以说,李世安一旦有风吹草动,花沙纳随时可以采取行动。
新军第二镇,最终没有按照第一镇那个模式组建,也变得不伦不类。
官文不知道是因为降级不适应,还是喜欢手下多一点好讲究排场,更或者想从中捞取好处,喝兵血(贪污)。
现在第二镇,除了名头框架是新军的,实际人数装备完全不一样。
第二镇全镇人数有一万出头,但钱粮有限,仅仅装备了1000支老式德莱赛步枪,全部装备在警卫团。
下面两个协,全部是湘军模式。
甚至比不上湘军,因为没有那么多火炮,只有冷兵器和火绳枪。
李世安也不想自己起义的时候,自己身边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牵制。
所以,他打着相信官文这个结义大哥的旗号,把明面上应该拨付的钱粮,直接拨付给了官文和惠征两人。
也是做给花沙纳看的,意思是,他不插手第二镇实际运行。
花沙纳对此既高兴又无奈。
高兴是认为李世安知进退,确实是大清忠臣,无奈的是,第二镇才组建几个月,他已经收到了不少密报。
都是状告官文等人的。
要不是李世安主动提供了新式武器,并且给的钱粮一个月比一个月多,这个第二镇只怕是烂的比绿营还差。
至于原因?
第二镇师长官文这个军事主官和掌管钱粮的监察御史都是一丘之貉。
两个贪财的人一拍即合。
仗着李世安的信任,直接就贪污了第二镇六成的军费钱粮。
短短四个月左右的时间,除了新兵训练的三个月没有贪污伙食费(李世安的高强度训练,不允许营养跟不上)。
军饷和武器装备全部贪污。
第二镇20个营,每个营3.4万/年,全镇也就是68万,四个月约23万。
李世安直接给足23万。
官文、惠征、富明阿等人直接贪污13万,实际只10万用于军队。
可以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官文、惠征狼狈为奸都发财了。
此时李世安已经降级为三弟了。
官文是大哥,惠征是二哥。
在利益驱使下,三个人明明是爷孙三代的年纪,却混成了亲兄弟一般。
不过,吃喝玩乐基本上是这个大哥和二哥,李世安则忙于政务多。
……
这几个月,李世安给花沙纳这边则提供了50万两的军费。
花沙纳基本用在了军队建设上,荆楚省绿营现在步兵有王国才5000来人,李源的一个协5000多人。
舒保四千多人。
鲍超四千来人。
总督衙门“督标”3000人。
名义上,荆楚省仅仅是绿营就超过两万人,这都是花沙纳属下。
加上鄂勇,就是三万大军。
加之官文的第二镇、荆州的八旗,荆楚省可以说是兵强马壮。
非李世安兵马就有五万。
其中四万大军是花沙纳控制。
手握兵权,李世安对他言听计从,所以,花沙纳最近很舒坦。在定期密报中,给李世安可是说了不少好话。
李世安付出那么多,得到的也是极大,兵工厂、船厂、煤矿厂、棉纱厂……等等一系列军用民用工厂开设。
这些工厂遍布宜州、大冶、襄阳、汉阳,除了鄂西少数地方,可以说荆楚省四分之三都有李世安的产业遍布。
借着开厂,武昌至各府的官道,自然也是大修,修路的成本也很低。
李世安打着以工代赈的名义,给沿途各府受战乱影响的百姓发福利。李世安看似憋屈,实则悄然发展根据地。
李世安现在也是乐的高兴。
第二镇甩给官文,省内动乱交给花沙纳指挥绿营、鄂勇平定。
他一心发展经济、工业。
……
花沙纳这样的总督,与李世安这个汉人临时总督完全不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