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核心:厨房、餐厅与客厅
穿过玄关,眼前豁然开朗,正式进入堡垒的生活核心区。整个空间采用开放式设计,视线通透。
正前方是宽敞明亮的厨房区。操作台是整块的加厚不锈钢板,耐磨耐腐蚀。嵌入式双开门大冰箱、大容量冰柜(里面塞满了冻肉、速冻食品和自制的冰块)、嵌入式洗碗机、大功率电磁炉、微波炉、烤箱一应俱全,全部连接在堡垒独立的太阳能-柴油混合供电系统上。橱柜里塞满了各种规格的不锈钢锅具、密封保鲜盒、调味料以及充足的米面粮油、罐头食品。净水系统位于水槽下方,拥有五级过滤(PP棉、活性炭、RO反渗透、矿化、紫外线杀菌),确保每一滴入口的水都安全洁净。厨房与旁边的小型食品储藏室(里面是码放整齐的真空包装大米、面粉、桶装油、成箱的压缩饼干和罐头)相连,形成强大的后勤补给链。
厨房旁边就是一张足够容纳六人的实木餐桌。此刻桌面整洁,只放着一个插着几支绿萝的玻璃瓶,绿萝的藤蔓顽强地伸展着,带来一抹生机。
客厅占据了最大的空间。那张宽大的布艺沙发是绝对的视觉和舒适中心。沙发对面,就是那面承载着信息、娱乐和防御监控的电视墙。电视下方,是一个定制的、占据整面墙的多功能组合柜。
柜子的一侧,是堡垒的“文化储备库”:塞满了从县城图书馆、书店搜刮来的各类书籍,从厚重的工具书(《军地两用人才之友》、《赤脚医生手册》、《化工原理》、《无线电维修大全》、《野外生存手册》)、、历史传记,到各种轻松的漫画、杂志,甚至还有不少儿童绘本(李娜偶尔会翻看)。旁边几个大抽屉里,则整整齐齐码放着成百上千张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和音乐CD/DVD/蓝光碟,分门别类,标签清晰。这是对抗漫长孤寂的精神食粮。
柜子的另一侧,则是堡垒的“信息神经中枢”:一张宽大的实木桌面上,摆放着五六台不同型号、新旧不一的收音机,从老式的晶体管收音机到现代的数字调谐收音机都有。它们的天线被巧妙地连接到一个安装在顶楼、经过防水防雷处理的大型多频段接收天线上。此刻,几台收音机的指示灯亮着,喇叭里传出滋滋啦啦的白噪音,偶尔会突然窜出一些微弱、扭曲、充满绝望的人声碎片:
“…滋滋…这里是…龙华镇…求救…食物…水…撑不住了…滋滋…” “…北门加油站…有陷阱…别来…他们…吃人…滋滋滋…” “…官方频道…重复…华南地区…临时避难所…坐标…已失效…滋…放弃幻想…自救…”
这些来自地狱边缘的声音,如同背景音般持续不断地提醒着堡垒之外的残酷现实。李峰偶尔会停下咀嚼的动作,侧耳倾听片刻,眼神深邃,但大部分时间,他和李娜都学会了自动过滤这些无意义的噪音,只保留对特定频道或异常信号的警觉。
客厅的一角,靠近挑高落地窗的地方,摆放着一套专业的音响设备和几件简单的健身器材(哑铃、瑜伽垫、拉力带),旁边还有一张小书桌,上面放着李峰的笔记本电脑(里面存满了离线地图、技术资料、电影和游戏)和李娜的平板电脑(里面是小说、菜谱和种植记录)。
空间延伸:挑高与二楼生活区
客厅采用挑高设计,层高接近六米。巨大的落地窗占据了整整一面墙,由三层夹胶防弹玻璃构成,中间填充惰性气体,不仅能抵御大口径步枪子弹的射击,还具有极佳的隔音、隔热和防紫外线性能。内侧悬挂着厚重的电动遮光帘,此刻完全拉开,让灰白的天光得以渗入,照亮室内。窗外,是如同巨大墓园般死寂的小区景象,游荡的丧尸成了活动的背景板。
一道造型简约却异常坚固的钢结构楼梯,盘旋而上,连接着二楼的私人生活空间。
二楼是一个开放式的loft结构,俯瞰着下方的客厅。这里被划分为几个功能区:
主卧:位于最内侧,空间宽敞。一张宽大的双人床占据中心,床垫是顶级的乳胶记忆棉,保证休息质量。靠墙是一排顶天立地的大衣柜,里面整齐悬挂着李峰和李娜四季的衣物,从舒适的居家服到厚实的保暖外套,一应俱全。衣柜旁是一个专门的储物区,码放着充足的被褥、毛巾、卫生纸、洗漱用品,以及——李峰特别囤积的——足够李娜使用数年的女性卫生用品。末日里,这些看似普通的物资,往往意味着尊严和健康。
衣帽间:与主卧相连,是一个稍小的独立空间,用于存放不常用的衣物、背包、鞋子以及一些个人物品。
主卫:配备齐全。一个宽敞的白色浴缸是绝对的奢侈品,旁边是独立的淋浴房、智能马桶和双人洗手台。镜柜里塞满了牙膏、牙刷、洗面奶、护肤品(李娜的坚持)以及充足的药品——从常见的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肠胃药,到处理外伤的碘伏、纱布、绷带、缝合包,甚至还有李峰通过各种渠道搞到的抗生素和止痛针剂。热水由即热型电热水器提供,能源同样来自堡垒的供电系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辅警黎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辅警黎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