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点头:“没问题,我们今天下午就去现场勘测,争取尽快拿出详细的可行性报告。”
下午两点,陈砚、李明和技术团队成员乘坐工程船,前往东湖西北浅滩。船行至湖心时,李明站在甲板上,看着窗外的湖面,看似不经意地说道:“陈工,这次清淤工程的预算已经超支了 5%,总部那边已经有人提出质疑。如果吹填造岛再出什么岔子,不仅我们要承担责任,整个项目的资金审批都可能会受影响。”
陈砚心中一动 —— 李明这番话看似是提醒风险,实则是在传递夏氏总部的压力。他明白,夏氏集团内部对这个项目的态度并不统一,有人支持生态治理,也有人更看重短期收益,一旦项目成本超出预期,很可能会被反对派抓住把柄。
“李工放心,我们做任何决策都会以数据为依据,不会盲目冒险。” 陈砚回应道,“这次现场勘测,就是要把所有潜在风险都排查出来,确保方案万无一失。”
工程船很快抵达西北浅滩,技术人员立刻开始忙碌起来。有的放下测深仪测量水深,有的采集水下土壤样本,还有的用无人机拍摄浅滩区的整体地形。陈砚和李明站在岸边,看着技术人员的操作,时不时交流几句。
“这里的水深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 陈砚指着测深仪的数据,“靠近浅滩边缘的地方,水深突然从 1.2 米降到 3.5 米,形成了一个水下陡坡,可能存在暗流。”
李明接过数据记录仪,脸色变得严肃:“暗流会影响吹填土方的稳定性,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导致人工岛地基塌陷。而且,这个水下陡坡的地质结构不明,需要进一步钻探取样,确认是否存在断层或溶洞。”
就在这时,负责采集土壤样本的技术人员突然喊道:“陈工、李工,你们快来看!” 两人立刻走过去,只见样本桶里的土壤中,夹杂着一些黑色的块状物体。“初步判断是泥炭层,这种土层的承载力极低,不适合作为人工岛的地基。” 技术人员解释道。
陈砚的眉头重新皱起 —— 泥炭层、水下陡坡、暗流,这些问题比他预想的还要复杂。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吹填筑岛方案很可能会夭折。
“看来我们需要调整方案了。” 李明叹了口气,“要么放弃这个区域,重新寻找合适的造岛地点;要么对泥炭层进行加固处理,同时在水下陡坡处设置防波堤,阻挡暗流。但无论是哪种方案,都会增加成本和工期。”
陈砚没有说话,而是蹲下身,仔细观察泥炭层样本。他突然眼前一亮:“泥炭层虽然承载力低,但透气性好,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人工岛表层的生态种植土。至于水下陡坡和暗流,我们可以采用‘阶梯式吹填’的方式,先在陡坡处填充石块形成挡墙,再分层吹填土方,这样既能阻挡暗流,又能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他拿出纸笔,快速绘制出调整后的方案草图:“你们看,先在水下陡坡处抛填块石,形成高度 1.5 米的挡墙;然后从浅水区向深水区,分三层吹填固化土方,每层厚度控制在 0.8 米,每层之间铺设土工格栅,增强整体性;最后在表层覆盖处理后的泥炭层,种植水生植物,形成生态缓冲区。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地质问题,还能提升人工岛的生态价值。”
李明看着草图,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认可的笑容:“这个调整方案确实可行,既解决了技术难题,又兼顾了生态效益。不过,抛填块石和铺设土工格栅会增加约 300 万成本,总部那边可能需要更多的说服力。”
陈砚点点头:“我明白,晚上我会重新完善成本预算和生态效益分析,明天的决策会议上,我们一起向项目组和夏氏总部汇报。”
第二天上午九点,东湖项目最终决策会议准时召开。参会人员不仅有项目组核心成员,还有夏氏集团总部的财务总监和战略规划部负责人。会议一开始,周涛就率先发言,介绍了当前淤泥处理的困境和吹填筑岛方案的初步构想。
“方案听起来不错,但新增的 1100 万成本(原 800 万 + 调整后 300 万),如何保证能通过总部审批?” 夏氏财务总监王颖率先提出质疑,“而且,人工岛建成后,后续的维护和运营成本谁来承担?它能为项目带来什么实际收益?”
陈砚早已做好准备,他打开精心制作的 PPT,将话题从 “淤泥处理” 提升到 “循环经济与生态战略” 的高度:“王总监,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吹填筑岛不是‘额外项目’,而是‘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一步。我们处理的不仅是淤泥,更是在创造新的生态资产。”
他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一组数据:“按照调整后的方案,我们需要投入 1100 万,但节省的填埋运输费是 2200 万,净节省 1100 万。更重要的是,人工岛建成后,将带来三大收益:第一,作为东湖生态监测站和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可申请政府环保补贴约 200 万;第二,岛上的生态缓冲区可净化周边水质,减少后续水质维护成本约 150 万 / 年;第三,人工岛将成为东湖的新景观,提升周边土地价值,为项目后续的生态旅游开发奠定基础。从长期来看,这个方案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单纯的淤泥填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防火防盗防闺蜜,姐妹风雨荆棘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防火防盗防闺蜜,姐妹风雨荆棘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