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东湖项目设计评审室的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巨大的投影屏上循环播放着五套湖心岛设计方案的效果图,设计团队成员分坐两侧,眼神里既有期待,也有难以掩饰的紧张。吴佳怡坐在主位,身着剪裁利落的深灰色西装,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桌沿 —— 董事会上的质疑声、外部资本的施压、施工队的进度压力,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她紧紧包裹。而今天,这个湖心岛方案,将是她打破困局的关键一步。
“吴总,我们先介绍第一套方案 ——‘生态湿地岛’。” 设计总监陈序率先开口,他从业二十余年,风格沉稳保守,是团队的定海神针。“这套方案以原生湿地为核心,种植本地水生植物,重点突出生态涵养功能,施工难度低,成本可控,但视觉冲击力相对较弱。”
投影屏上出现一片绿意盎然的岛屿设计,芦苇丛生,栈道蜿蜒。几位资深设计师纷纷点头,显然更倾向于这种稳妥的方案。
“我反对。” 青年主创设计师林薇突然举手,她刚入职三年,却凭借大胆的创意在团队中崭露头角。“东湖项目的定位是‘城市生态文化新地标’,如果湖心岛只是一个普通的湿地,无法形成记忆点。我更推荐第四套‘星光灯塔岛’方案,以高空灯塔为核心,夜晚可成为城市夜景的焦点,能极大提升项目的知名度。”
林薇的方案充满现代感,高耸的灯塔搭配玻璃观景台,确实极具视觉张力。但陈序立刻反驳:“灯塔方案虽然有创意,但造价是湿地方案的三倍,而且高空结构对防风抗震的要求极高,东湖冬季多强风,安全风险太大。”
双方各执一词,评审室里陷入激烈的争论。吴佳怡始终沉默地倾听,目光在五套方案间来回切换。她知道,陈序的方案稳妥,却缺乏灵魂;林薇的方案亮眼,却过于激进。她需要的,是一个既能平衡生态、景观与文化,又能成为整个项目 “点睛之笔” 的设计。
争论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双方依旧僵持不下。吴佳怡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大家先停一下。我们做湖心岛设计,不能只考虑单一功能,要站在整个东湖项目的战略高度来看。”
她走到投影屏前,调出一张空白的东湖地图:“东湖水域面积达 8.8 平方公里,如此广阔的水面,需要一个视觉核心来串联所有景观节点。同时,它必须承担生态涵养的基础功能,还要具备成为未来文化地标的潜力。”
她的目光落在林薇方案中 “焦点性” 的核心思路上,又结合了陈序方案的生态理念,突然灵光一闪:“我想到了 ——‘江心明珠’。”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吴佳怡拿起电子笔,在地图上勾勒出一个圆润的岛屿轮廓:“岛屿形态取意‘明珠’,整体呈椭圆状,外层环绕生态湿地带,承担水质净化和涵养功能;中部建设环形景观步道,串联观景台、科普馆等设施;核心区域打造一座低饱和度的文化建筑,而非高耸的灯塔,既能成为视觉焦点,又不会破坏整体生态氛围。”
她进一步解释:“这座建筑可以作为东湖生态博物馆,展示治理过程中的标本、数据和历史资料,成为传递生态理念的文化载体。这样一来,湖心岛就形成了‘生态涵养 + 景观核心 + 文化地标’三位一体的定位,既能满足环保要求,又能提升项目的文化价值和辨识度。”
投影屏上很快出现了 “江心明珠” 的概念草图,圆润的岛屿像一颗镶嵌在湖中的翡翠,外层绿意盎然,核心建筑简约而富有格调,与周边景观完美融合。评审室里瞬间安静下来,之前争论的双方都陷入了沉思。
“吴总,这个方案确实兼顾了各方需求,但核心建筑的造型过于简约,会不会缺乏记忆点?” 陈序率先提出疑问,语气中已没有了之前的坚持,更多的是专业探讨。
吴佳怡早有准备,她调出核心建筑的细节设计:“陈总监,您看这里。建筑外立面采用渐变玻璃幕墙,白天反射天空和湖面的景色,与自然融为一体;夜晚通过内置灯光,呈现出‘明珠发光’的效果,比灯塔更具意境,也更符合生态主题。而且,建筑采用地埋式设计,大部分功能区隐藏在地下,仅露出一层观景台和博物馆入口,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的影响。”
她的讲解条理清晰,从功能布局到细节处理,再到成本控制和施工可行性,都考虑得十分周全。林薇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吴总,这个设计太完美了!既保留了创意,又兼顾了实用性,比我的灯塔方案更有深度。”
其他设计团队成员也纷纷表示赞同。陈序看着草图,脸上露出认可的笑容:“吴总,您的这个思路确实高明,我之前过于关注稳妥,反而忽略了项目的战略定位。我支持‘江心明珠’方案。”
吴佳怡微微一笑:“这个方案也离不开大家的基础工作。陈总监的生态理念和林薇的焦点设计,都是这个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需要陈总监带领团队完善生态湿地的技术细节,林薇负责核心建筑的深化设计,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真正能代表江城的标志性项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防火防盗防闺蜜,姐妹风雨荆棘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防火防盗防闺蜜,姐妹风雨荆棘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