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8年深秋,壶关的血腥气尚未散尽,一个更加振奋人心的捷报已传至季汉中路大军的营垒:水军都督朱然、副将关兴,已于幽州蓟城城下大破守军,攻克了这座曹魏在北方的最后一座重要州治!
消息传来,汉军营中欢声雷动。蓟城的陷落,意味着曹魏彻底失去了幽州广袤的土地和兵源,其残存势力被完全压缩在冀州一隅,邺城真正成为了狂风暴雨中孤立无援的孤岛。
中军大帐内,气氛热烈而肃穆。皇帝刘禅眉宇间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丞相诸葛亮虽依旧沉静,但眼角的细微纹路也舒展了许多。舆图上,代表汉军的赤色箭头已从三个方向,深深嵌入河北腹地。
“陛下,朱文进克复蓟城,大局定矣!”诸葛亮羽扇轻点地图,“陆伯言东路大军,日前已攻占清河郡全境,其前锋已抵达广宗(今河北威县东),距邺城不足二百里。我军主力,休整已毕,当即刻东进,与陆逊部形成钳形攻势,会猎于邺城之下!”
刘禅霍然起身,意气风发:“相父所言极是!传朕旨意,三军拔营,兵发邺城!”
翌日,休整完毕、士气高昂的季汉主力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出壶关,沿着滏口径古道,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向东席卷而去。
大军出壶关后,首先进入的是太行山前的丘陵地带。先锋文鸯率轻骑疾进,沿途扫荡魏军设置的零星哨卡和溃兵。主力则沿着滏水(今滏阳河上游)河谷稳步推进。这一带地势逐渐开阔,但沟壑纵横,易守难攻。诸葛亮用兵谨慎,命姜维率一部精锐沿两侧山脊伴行,掩护主力侧翼,防止魏军小股部队利用地形偷袭。
数日后,大军抵达武安(今河北武安市)。武安乃滏口径东出太行后的第一个重镇,本有魏军驻守,但闻听壶关失守、汉军主力东来,守军早已胆寒,稍作抵抗便弃城而逃。汉军兵不血刃占领武安,在此设立前进基地,囤积粮草。
稍事休整,大军继续东进,目标直指邯郸(今河北邯郸市)。邯郸乃古赵都城,地处华北平原西部边缘,控扼南北交通要道,是邺城西面最重要的屏障。司马师在此布置了重兵,由大将张虎率领,企图依托邯郸城防,迟滞汉军兵锋。
然而,在绝对的实力和高昂的士气面前,任何抵抗都显得徒劳。汉军主力抵达邯郸城下,并未急于攻城,而是由邓艾率一支偏师,绕至邯郸以北,切断其与邺城的联系。同时,诸葛亮命“霹雳营”将新式攻城器械——包括改良后的重型投石机和部分“破山吼”的衍生中小型火器——部署于城下。
巨大的石弹和呼啸的爆炸物如同雨点般砸向邯郸城头,城楼崩塌,火光四起。守军从未经历过如此猛烈的远程打击,军心迅速崩溃。围城三日后,文鸯、姜维趁势发动总攻,汉军将士悍不畏死,一举登城。张虎虽奋力抵抗,最终战死。邯郸克复。
拿下邯郸,通往邺城的最后一道门户被彻底打开。汉军主力在邯郸短暂停留,清点战利品,安抚百姓,随后便以泰山压顶之势,直扑最终的目标——邺城。
与此同时,东路的陆逊大军,在收到主力东进的消息后,也加大了攻势。他们从广宗出发,向北横扫巨鹿郡(今河北平乡、巨鹿一带),兵锋锐不可当。魏军在这一带的防御本就薄弱,在陆逊灵活的战术和绝对优势兵力面前,纷纷瓦解。陆逊大军连克曲周、平乡等城,从东南方向,如同另一把巨大的铁钳,稳稳地向邺城合拢而来。
邺城,这座曾经见证了曹魏辉煌的北方第一雄城,此刻已完全被战争的阴云笼罩。城外,汉军三大主力(中路诸葛亮、东路陆逊、已登陆幽州的朱然部威胁北面)总计超过三十万大军,正从西、南、东三个方向缓缓逼近,形成合围之势。城内,人心惶惶,谣言四起,逃亡者日夜不绝。
大将军府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司马师独坐案前,仅存的那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剧烈的头痛让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弟弟司马昭、心腹钟会、陈泰等将领肃立一旁,面色凝重。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
“报——!武安失守!”
“报——!邯郸失守,张虎将军殉国!”
“报——!陆逊部已攻克曲周,兵锋直指邺城东南!”
“报——!幽州急报!朱然、关兴攻陷蓟城后,已分兵南下,其前锋已出现在范阳郡(今河北涿州、固安一带)!”
每一条消息,都如同重锤,敲打着在座每一个人的神经。局势之恶劣,已远超想象。邺城,真正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绝境。
司马昭忍不住开口道:“兄长!邺城……邺城怕是守不住了!汉军势大,器械精良,我军兵力分散,士气低落……若困守孤城,唯有……唯有玉石俱焚一途!”
钟会也沉声道:“大将军,为今之计,需早做打算。邺城虽坚,然外无援兵,内乏粮草,久守必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