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十年腊月的北京城,已然笼罩在一片凛冽的寒意之中。灰蒙蒙的天空下,北风如同无形的巨掌,呼啸着掠过紫禁城层层叠叠的琉璃瓦,发出沉闷而持续的呜咽声。那风带着塞外独有的干燥与锋利,卷起地上细碎的、尚未融化的雪沫,像一把把冰冷的盐,洒在匆匆行走的官员和百姓的衣襟、帽檐上,瞬间便化开一丝浸骨的凉意。
街道两旁的屋檐下,悬挂着长短不一的冰凌,在稀薄日光下反射着微弱的光芒。然而,这份属于北国严冬的酷烈寒意,却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如同暗流般涌动的热烈气氛所冲淡——远航泰西与新大陆的庞大舰队,在离京近一年后,终于即将归来的消息,早已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成为了茶楼酒肆、坊间邻里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人们交谈时口中呵出的白气,似乎都带着一种期盼的暖意。
通州码头,早已是人头攒动,比往年任何一次漕粮抵京都要热闹数倍。凛冽的河风未能阻挡人们的热情,文武百官身着深色或绯色的朝服,按照品级高低肃然林立,如同两排彩色的篱笆,从码头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官道。他们努力维持着朝廷重臣的威仪,但不时翘首望向运河下游的眼神,泄露了内心的不平静。更多的则是京城百姓,商贾、士子、寻常人家,甚至还有好奇的孩童,被大人扛在肩头,密密麻麻地挤在官兵维持的警戒线外,喧哗声、议论声汇成一片嗡嗡的声浪,在寒冷的空气中弥漫。
人群中,光禄大夫戚睿涵以及他的五位同伴——白诗悦、袁薇、董小倩、刁如苑、刘菲含,同样在翘首以盼。他们并未站在官员队列的最前方,而是选择了一处稍高、视野更开阔的土坡上。
戚睿涵身披一件厚实的藏青色斗篷,目光沉静地望向水天相接之处,那里,运河像一条灰白色的缎带,蜿蜒消失在远方的雾霭中。他的心情比旁人更为复杂。近一年的海上漂泊,惊涛骇浪、异域风情、生死搏杀……种种经历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回旋。既有历尽艰险终于归家的踏实与欣慰,也有因海盗阻挠、巨鲨耽搁而未能抵达泰西、探索新大陆的深深遗憾,更多的,则是对这段波澜壮阔航程的回味与对未来的思考。
站在他身旁的白诗悦,轻轻挽着他的手臂,她穿着月白色的锦缎棉裙,领口围着狐裘,脸颊被寒风吹得微红,眼神却亮晶晶的,既有对情人平安归来的喜悦,也带着一丝未曾亲历远航的惋惜。袁薇则是一身利落的骑射服打扮,外面罩着斗篷,她双手抱胸,身形挺拔,目光锐利如昔,仿佛仍在审视着这片即将迎接功臣归来的土地。董小倩裹在一件素雅的藕荷色斗篷里,娇小的身形更显玲珑,她安静地站在袁薇身侧,那双曾见证过明末动荡、现代繁华与古代航海的眼睛,此刻充满了对同伴的牵挂和对那支舰队的期待。刁如苑和刘菲含并肩而立,前者是成功的文创商人,此刻正以商人的敏锐观察着码头的人流与气氛,后者作为曾经的大学班长,则更关注官员队伍的秩序与即将到来的礼仪流程。
“看,来了!” 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人群瞬间骚动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运河下游。只见在水天相接的模糊界线处,几个黑点缓缓出现,继而逐渐清晰,变大。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桅杆,如同巨人伸向天空的手臂,随后是巨大的船身,白色的船帆在风中鼓胀,如同移动的城郭,带着一种沉稳而磅礴的气势,缓缓向着港口靠近。舰队的轮廓在冬日黯淡的光线下显得有些朦胧,但那熟悉的“戚”字帅旗和顺朝的龙旗,却如同跳跃的火焰,点燃了码头上所有人的情绪。
旗舰“伏波号”一马当先,破开略显浑浊的河水,犁出白色的浪痕。船头,主帅朱成功那魁梧的身影逐渐清晰,他身披甲胄,外罩战袍,虽然距离尚远,看不清面容,但那如山岳般屹立的姿态,已然透出一股百战归来的煞气。在朱成功身侧,是参谋戚睿涵登船时的副手,以及几位在航行中表现出色的将领。尽管舟车劳顿,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被海风烈日刻下的风霜之色,但眼神中却闪烁着经历过大风大浪后的沉静与坚毅。他们默默地注视着越来越近的京城,注视着码头上欢呼的人群,复杂的情绪在胸中激荡。
船只缓缓靠岸,抛锚,搭板放下。隆重的迎接仪式开始。礼乐奏响,旌旗招展。朱成功率先大步走下船,与迎上前来的朝廷重臣见礼。随后,船员们开始有序地下船,他们中许多人衣衫褴褛,面带疲惫,甚至有些带着伤,但眼神中都有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功成归来的自豪。码头上,欢呼声、哭泣声、寻找亲人的呼唤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悲欢离合的交响。
戚睿涵几人没有立刻上前,他们看着这喧闹而感人的一幕,心中也充满了感慨。袁薇轻轻叹了口气:“总算都平安回来了。” 董小倩则低声道:“不知有多少人,永远留在了那片陌生的海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穿越,闯王一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