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九年初春的北京,冬日的严寒虽已式微,但料峭春寒依旧盘踞在这座古老的帝都,灰蒙蒙的天空下,屋檐墙角偶见未化的残雪,反射着清冷的光。北京城的街巷间,行人大多还裹着厚实的棉袍,呵出的气息凝成白雾,唯有墙根下悄然探头的零星草芽,倔强地预告着春的消息。
然而,这微弱的春意,似乎并未能完全侵入宁国公府那高墙深院内某种涌动的热切。府邸深处,一处陈设雅致、暖炉烘得室内春意融融的花厅里,气氛与室外迥然不同。
吴三桂下朝回府,带来的那则关于朝廷将举行首次科举会试的诏令,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荡起层层涟漪。他虽已位极人臣,但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广纳贤才以稳固国本,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他将诏令内容大致说明后,便去了书房处理公务,留下花厅内几个心思各异的年轻人。
朝廷首次科举,为庆贺天下初定,广纳贤才,特于本年二月举行会试,主考官为礼部尚书钱谦益,副主考为翰林学士刘宗周,皆是前明老臣。且此次科举放宽应试资格,凡秀才、举人、监生,乃至军旅中有志之士,经保举皆可参与。
最兴奋的当属白诗悦、袁薇和刘菲含三人。来自现代社会的她们,对于“科举”这一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始终怀抱着一种混杂了好奇、审视与某种跃跃欲试的复杂情感。
“我们可以去考科举?”白诗悦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杏眼此刻亮得惊人,她几乎是跳了起来,一把抓住身旁戚睿涵的胳膊,用力摇晃着,“睿涵,你听到没有?朝廷放宽了资格,‘有志之士’经保举即可。我们可以去试试,对吧?”她的声音里充满了不加掩饰的激动,仿佛发现了一个极其有趣的游戏。
袁薇相较于白诗悦,性子要沉稳许多,但此刻那双沉静的眸子里也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光芒。她没有立刻附和,而是微微蹙起秀眉,仔细推敲着诏书里的措辞:“诏书明确提及‘军旅有志之士’也可参与。我们虽非传统意义上的秀才或行伍出身,但随睿涵你历经风波,学过武艺,更遑论我们在现代所学——数理化、史地政,乃至逻辑思维,视野总比那些只埋首于四书五经的寻常书生要开阔些。”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戚睿涵,带着征询与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况且,诏书所用乃是‘有志之士’,并未明言禁止女子……这或许是个机会?”她的话语条理清晰,试图从规则本身找到突破口。
刘菲含习惯性地扶了扶鼻梁——那里并没有她戴了多年的眼镜框,这个动作是她深入思考时的标志,即便穿越时空也未能改变。她冷静地开口,声音平稳,像是在进行一项学术分析:“这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机会,可以让我们零距离观察和体验这个新兴王朝的政治运作与人才选拔机制。我们的目的并非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为了获取第一手的、沉浸式的认知体验。以我们现代人的知识结构和宏观视野,应对这种侧重时事策论的考试,理论上存在相当大的比较优势。”
她略一停顿,目光锐利地看向戚睿涵,补充了最关键的一点:“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的真实身份绝不能暴露。”
戚睿涵闻言,眉头立刻紧紧锁住,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川”字。他脑海中瞬间掠过无数古装剧里的桥段和史书中所载的种种因欺君而导致的惨烈结局,心下凛然。
“胡闹,这简直是胡闹!”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厉,“女扮男装,混入贡院考场?你们可知这是多大的罪过?欺君之罪,一旦被察觉,不仅仅是你们自身难保,恐怕还会牵连整个宁国公府。届时,谁能担待得起?”他的担忧溢于言表,眼前似乎已经浮现出那不可收拾的可怕场景。
“我们一定会非常非常小心的!”白诗悦撅起嘴,扯着戚睿涵的衣袖,语气带着撒娇般的恳求,“我们又不是真的要去考个状元进士回来当官,就是想亲身体验一下,这传说中的古代‘考研/考公’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嘛。你就当我们是去参加一个大型的、沉浸式的角色扮演活动好了。考完我们就乖乖回来,神不知鬼不觉。大不了……我们故意写得差一点,保证名落孙山,绝不引起任何人注意,这样总行了吧?”她眨着眼睛,试图用“体验”和“游戏”的概念来淡化其中的风险。
袁薇也加入劝说的行列,语气更为理性:“睿涵,我们清楚其中的风险,绝非一时冲动。但正如诗悦所说,这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体验机会。我们不求闻达,只求经历。再者,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此次科举考生来源必然复杂,朝廷为了示以宽宏,管理上未必会像承平时期那般严丝合缝,铁板一块。有你和吴国公在府外照应,办理保举文书、应对入场核查,想来问题不大。真正的关键在于考场之内,我们三人自会谨言慎行,处处留意,绝不授人以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穿越,闯王一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