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南京城外码头。寒风掠过宽阔的江面,激起层层白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和停泊的船只,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戚睿涵和董小倩并肩而立,望着江面上那些忙碌穿梭的、显得格外庞大的官船。船上正在紧张地装载着皇室成员、后宫嫔妃、百官以及重要的文书典籍、宫廷珍宝。码头上人来人往,喧闹中却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悲凉,仿佛这不是一次战略转移,而是一场大规模的逃亡。
史可法与黄得功特意前来送行。史可法走上前,伸出那双布满老茧和冻疮的手,紧紧握住戚睿涵的手。这位一向以刚毅顽强着称的兵部尚书,此刻眼中也流露出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感激,有遗憾,有嘱托,更有深沉的悲怆:“元芝,此次南京能守,堪称奇迹。多亏了你与李院使殚精竭虑,在万难之中研发出那防治瘟疫的疫苗与诸多防护之物,稳定了军心民心,避免了更大的伤亡。更赖你等与黄将军及诸位将士,同心戮力,血战不退,方能在城头顶住虏酋一次又一次的猛攻。你以书生之身,亲冒矢石,献策良多,陛下与朝廷,皆感念你的功绩。”他的声音低沉而恳切,“此去西京,路途遥远,关山阻隔,万望保重。朝廷…离不开你这样的栋梁之才。”
戚睿涵看着史可法那比之前更加憔悴枯槁的面容,以及肩上那仍在渗血的绷带,心中敬意与酸楚交织翻涌,几乎难以自持。他用力回握史可法的手,语气诚挚:“史公言重了,晚辈愧不敢当。史公您才是真正的国之柱石,擎天之木。没有您与黄将军身先士卒,日夜督战,以浩然正气鼓舞三军士气,没有您统筹全局,稳定后方,南京城早已不保。如今您又不顾伤势,坚守危城,主持善后,安抚百姓,此等劳苦功高,忠勇盖世,才是真正令人感佩。还请史公、黄将军务必珍重万千。清军虽退,其心不死,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江南防务,维系人心,仍需倚仗二位力挽狂澜!”他这番话,不仅是客气,更是发自内心的敬佩与担忧。他知道,史可法选择留下,意味着选择了与这座伤痕累累的城市共存亡,选择了最艰难、最危险的道路。
一旁的黄得功闻言,豪迈地拍了拍胸甲,发出“砰砰”的沉闷响声。他虽然也面带难以掩饰的疲色,眼窝深陷,但眼神依旧如同鹰隼般锐利,声音洪亮:“戚公子放心,南京城我们都能守住,还怕他多铎再来?有我黄闯子在,必不叫鞑子再越雷池一步。你们回到西京,也请转告李大帅,我大明的将士,不是泥捏的,更有血性。抗清之师,绝非任人揉捏之辈!”他语气直爽,甚至带着几分粗豪,但在这特殊时刻,反而显得格外坦荡和令人安心。
董小倩也上前一步,向史可法和黄得功抱拳行礼。她一身利落的劲装,外罩御寒的披风,虽经连日苦战,风尘仆仆,脸色略显苍白,但身姿依旧挺拔如松,眼神清澈而坚定:“史大人,黄将军,保重。战场凶险,二位身系东南安危,望善加珍重。他日若战场再见,小倩必再与二位并肩杀敌,直至驱除鞑虏,光复神州!”她的声音清脆而有力,在这离别的氛围中,注入了一股不让须眉的英气。
告别的话语终究有尽时。戚睿涵与董小倩最后望了一眼那座在冬日黯淡天光下、如同受伤巨兽般匍匐在长江之畔的南京城,心中充满了悲壮与苍凉之感。他们翻身上马,在一队精锐骑兵的护卫下,离开了码头,向着西北方向的西京疾驰而去。马蹄踏过沾染了暗红血渍、满是车辙印记的土地,扬起阵阵带着硝烟和死亡气息的尘土。身后的南京城在视野中逐渐缩小,最终化为地平线上一抹模糊而沉重的阴影。
一路无话,众人皆心情沉重,兼程赶路。越往西北而行,战争的痕迹似乎逐渐淡去,虽然沿途城镇村庄也显凋敝,流民时有所见,但比起南京那种炼狱般的景象,已是天壤之别。当西京那高大雄浑、依山势而建的城墙轮廓终于出现在冬日苍茫的地平线上时,戚睿涵勒住马缰,驻足远眺,心中竟生出几分恍如隔世之感。
相较于南京的残破与弥漫不散的紧张恐惧,此时的西京显得秩序井然,甚至透着一股奇异的、与他记忆中明末乱世不符的繁荣。城墙之上,旌旗招展,士兵盔明甲亮,巡逻队伍络绎不绝。城门处车水马龙,商旅百姓排队依次入城,虽衣衫大多朴素,但脸上少有江南那种惊惶之色。或许是大顺立国未久,李自成推行的一系列诸如“均田免赋”、“追赃助饷”等新政(尽管执行中必有偏差),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带来了短暂的活力;也或许是作为大顺政权的根本之地,关中地区受到了李自成主力的重点保护,尚未被清军铁蹄直接践踏,故而保留了几分元气。
入城之后,未及仔细观赏西京市容,更来不及休整洗去一路风尘,便有宫内侍官前来驿馆传旨,称皇帝李自成即刻召见。戚睿涵和董小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李自成如此急切地召见,显然对南京之役的结果以及后续战略极为关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穿越,闯王一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