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的沈秀兰听着丈夫报平安,唇角不自觉的扬起来。
她同叶昭说了香港之行的收获,提到见了投资人,其间叶晖帮了不少的忙。
“那就好。”叶昭的声音透过电话线传来,沉稳可靠,“不用担心家里,一切有我呢。”
挂掉电话,叶昭回到儿子房间,叶铭已经睡了,呼吸也平稳了许多。
叶邵凯还坐在他床边看书,见他进来,站起身来:“爸,弟弟烧退了。”
叶昭伸手探了探小儿子的额头,确实不烫了。
他看向大儿子:“小凯,今天谢谢你。”
叶邵凯别过脸:“没什么。”但他的耳根悄悄爬上一抹红。
周末阳光很好,叶铭的病也好利索了,叶昭提议去郊外公园走走,好让孩子们透透气。
叶妍收拾画具时,叶邵凯二话不说主动接过她的画板:“我帮你拿吧。”
叶妍惊讶地看了他一眼,随即笑了:“谢谢哥。”
公园里迎春花开了,嫩黄的一片。叶邵凯始终牵着叶铭的手,不时提醒他注意脚下的路。
叶妍找到一处好景致,支起画板就开始写生。
叶昭就站在不远处,看着三个孩子,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宁静。
回去的路上,叶铭走累了,叶邵凯二话不说背起了弟弟。
六岁的孩子不算轻,但他却走得很稳。
叶妍悄悄对叶昭说:“哥哥好像变了个人。”
叶昭看着大儿子的背影,笑着轻轻点头。
晚饭后,叶昭开始检查孩子们的作业。叶邵凯破天荒地主动拿出数学本来:“这道题我不太明白。”
叶昭接过本子,仔细讲解起来,灯光下,父子俩的头靠得很近。
临睡前,叶昭给每个孩子掖好被角,轮到叶邵凯时,大儿子突然开口:“爸,你照顾我们挺辛苦的。”说完就猛地掀起被子蒙住了头。
叶昭的手顿了顿,随即恢复如常:“这是我该做的。”
他关了灯带上门,在门外站了一会儿,月光从窗户洒进来,照亮他嘴角浅浅的弧度。
第二天清晨,叶昭早早的起床做早饭。
孩子们已经陆续起床,叶铭已经完全康复,蹦蹦跳跳地来到餐桌前。
叶邵凯默默摆好碗筷,还给每人倒了一杯热水。
吃饭时,叶妍说起学校要办绘画比赛的事。
叶邵凯头也不抬地说:“如果你需要买新颜料的话,我可以陪你去。”
叶昭低头喝粥,掩去眼中的欣慰。
送孩子们上学后,叶昭去了趟菜市场。他记得沈秀兰说过,菠菜这个季节最嫩。
他挑了一把新鲜菠菜,又称了一斤猪肉,打算晚上包饺子。
回到家,他开始和面,面粉沾了他一脸,他抬手擦汗,结果抹得更多。
若是让刑警队的同事们看到他们队长这副模样,怕是会惊掉下巴。
下午孩子们放学回来,看到父亲正在擀饺子皮,动作略显生疏但很认真的样子。
叶邵凯放下书包就去洗手:“我来帮忙。”
叶妍负责拌馅,叶铭也吵着要学包饺子。一家人围在餐桌前,面粉飞扬,笑声不断。
饺子下锅时,叶昭又给深圳去了个电话,这次是沈秀竹接的,说姐姐去面料市场了。
“告诉她家里都好,”叶昭说着,看了眼正在捞饺子的孩子们,“忙的话不用急着回来。”
晚饭后,叶昭照例检查院门是否闩好。月光洒在四合院里,安静祥和。
他站在院中,望着南方的天空。
叶邵凯走出来:“爸,明天我顺道送弟弟上学吧,您去上班。”
叶昭转头看大儿子,少年人的肩膀已经渐渐宽阔。
“好。”他简单应道。
夜深了,叶昭独自坐在书房里。桌上摊着案件资料,他却久久没有翻动一页。
最后,他拿起钢笔,开始给沈秀兰写信。字迹刚劲有力,只字不提家里的忙碌,只说孩子们都很想她。
深圳罗湖宾馆里,沈秀竹坐在床边,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绞着窗帘的流苏。
窗外是灯火通明的深南大道,车流如织,霓虹闪烁。
她刚刚从东门市场回来,背包里塞满了各种新式面料样本,可心里却沉甸甸的。
“姐,你说我们真的能跟上这里的节奏吗?”她转头看向正在整理资料的沈秀兰,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今天在市场上看到那些香港来的版型,我连裁剪原理都看不明白。”
沈秀兰放下手中的笔记本。她注意到妹妹从下午回来就心神不宁,就连最爱的广式点心都没吃几口。
她起身坐到秀竹身边,拿起她收集的面料样本仔细翻看着。
“这些花色很新颖,燕京确实少见。”沈秀兰抽出一块印花绸缎,在灯光下细细端详着,“但是针脚不够密实,也容易脱线。”
秀竹接过面料看了看,发现确实如此,她这才发现姐姐一眼就看出了她没注意到的问题。
“我连好坏都分不清……”沈秀竹的声音越来越低,手指紧紧攥着那块布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