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市中级人民法院庄严肃穆的第三审判庭内,国徽高悬。随着审判长手中的法槌重重落下,一声清脆的“当”声响彻寂静的空间。
“……被告人李伟(化名,涉案法官),身为国家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诉讼掮客王猛(化名)等人谋取不正当利益,非法收受财物共计人民币一百八十七万元;被告人张丽(化名,涉案律师),与李伟通谋,共同实施上述行为,情节严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第二十五条…判决如下:被告人李伟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五十万元;被告人张丽犯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三十万元;诉讼掮客王猛犯行贿罪、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八十万元…上述人等违法所得,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旁听席上,陈青禾坐在角落,神色平静,目光如炬。法槌的余音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宣告着这场由他所在的市纪委第三监督检查室牵头查办的司法掮客案,终于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法官李伟在铁证面前(第177章谈话突破时的录音、关联账户流水、明显偏袒的判决书)彻底失去了往日“程序正义”的伪装,垂下了高傲的头颅。律师张丽和掮客王猛,这些在暗影里穿针引线、搅乱司法公正的“蛀虫”,也迎来了法律的严惩。法庭的肃杀之气,是对公平正义最有力的扞卫。
走出法庭,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陈青禾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审判厅里特有的木料和纸张混合的味道。他拿出那个陪伴已久的保温杯,拧开盖子,温热的白气氤氲而上。杯身温润的触感,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这杯水,见证了他从县纪委信访窗口的懵懂新兵,一步步走到今天直面司法核心腐败的风口浪尖。
“陈主任,市政法委的通知下来了,明天上午九点,在市委礼堂召开全市政法系统‘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同行的年轻纪检干部小刘快步跟上,低声汇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政法委书记亲自出席并讲话,要求全市法、检、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全员参加。我们的案例剖析报告,被列为会议核心材料。”
陈青禾点点头,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也是案件查办的必然延伸。“知道了。报告初稿我已经拟好,重点剖析了李伟案暴露出的三个关键漏洞:一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导致‘同案不同判’成为寻租空间;二是律师、掮客与司法人员形成‘旋转门’式利益共同体,利用信息差和人情关系干预诉讼进程;三是对特定关系人、特定中介机构异常经济活动的监控预警机制缺失。”他边走边说,思路清晰,“特别是王猛那个‘密码本’(第175章林小雅梳理的关系网图谱)里记载的‘活动费’标准,以及他们利用茶楼包厢作为‘地下法庭’的操作模式(第176章卧底录音),都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把这些写透,才能起到真正的警示作用。”
回到市纪委办公室,陈青禾立刻投入报告的修改完善。他打开电脑,屏幕上是他熬了几个夜晚梳理出的脉络。简薇提供的资金穿透分析(证明王猛部分赃款流向了更高层级的关系网,虽暂无线索指向具体高官,但存在疑点)是关键支撑;林小雅绘制的那张清晰展示法官、律师、掮客之间勾连的“关系网图谱”更是直观有力。陈青禾在报告中着重强调了纪委监督的独立性和全覆盖:“监督没有禁区,司法领域绝非‘法外之地’。任何试图以‘专业壁垒’或‘程序外壳’掩盖的腐败行为,都将在党纪国法的探照灯下无所遁形。” 他敲下这行字时,眼神锐利如刀。报告结尾,他引用了李卫国曾在一次深夜谈话(第173章笔记本揭秘后)对他说过的话:“清除蛀虫是治标,净化生态、堵塞漏洞才是治本之策。”这既是对案件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夜幕低垂,市委大楼的灯火次第熄灭。陈青禾终于完成了报告的最终修改,点击发送键,文件传给了分管领导审核。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有些干涩。他揉了揉眉心,习惯性地拉开办公桌最下面的抽屉。里面静静地躺着赵前进送给他的那个老式搪瓷缸,缸体上的红五星在台灯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缸子里,是几包乡亲们从石壁乡寄来的菌菇干。他拿起一包,撕开小口,熟悉的、带着泥土气息的菌香瞬间弥漫开来。他捏起一小块放入口中,慢慢咀嚼。这股质朴的味道,像一股清泉,冲刷着连轴转办案带来的疲惫,也提醒着他这份工作的重量——为了石壁乡那些期盼公正的眼神,为了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对法律的信仰。
就在这时,他口袋里的私人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号码,归属地未知。一种职业性的警觉瞬间取代了放松。他按下接听键,将手机贴在耳边,没有立刻出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我在官场打老虎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我在官场打老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