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感到莫名其妙,回道:“我们考上三鼎甲立于朝堂,理应秉承孔孟之道,指正君父的错误,跟奸宄逆贼作坚决的斗争,为生民立命……”
杨植喝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孔孟之道,不过是在天下太平后,皇帝怕有人造反,才捧起什么克己复礼、君君臣臣那一套,其实是自欺欺人尔!
听我的没错,没有人比我更懂礼经!”
舒芬气得脸红脖子粗,大声道:“我等都是孔孟弟子,如果有谁敢不尊大成至圣文宣王和亚圣公,先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
杨植没有讨论孔孟的话题,转而道:“前辈,理藩院缺一个副提督,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你有没有兴趣来理藩院就任副提督,以后负责西番事务?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过了几天,嘉靖突然下令派兵科右给事中夏言核查腾骧四卫和京城十二团营的冗员,兵部无所谓,直接负责带兵的阎洪、郭勋都紧张起来。
夏言手捧诏令进入京西的团营帅府时,发现除了团营监军阎洪、团营提督郭勋外,杨植亦在帅府恭候。
“因为我兼兵部郎中,大司马派我来对接。”
夏言公事公办地亮出诏令,端坐帅案后,令郭勋拿出十二团营千户以上军官以上名册,先翻看提督府机关军官的部分。
“郭雷、孟青、赵大、张二等这几个人怎么回事,提拔得这么快,京营哪来的斩首之功?”
郭勋解释道:“这些军官是从南直调过来的,过去两年跟随杨侍讲学士去大同、甘肃立下军功,因此升级。”
夏言把这几个人的履历看了一下,问道:“把张二叫过来,我要问话。”
张二几年前跟着徐天赐去广州了,只是挂个名在京营。军官报功都要经过兵部的审核,所以张二在同伙中很突兀地没有军功。
杨植回道:“姚侍郎任两广总督军务,征调张二南下,打前站去了。”
夏言盯着三个人看了半天,没有再问。拿着军官名册道:“烦请郭十二团营提督带路,我要一个一个军营清点。”
几天清点之后,京营的现状被夏言查了个底朝天:吃空饷的军官几百名,能打的士兵被御马监太监、郭勋等高层收了做家丁;次一等的平时务农做生意,点卯时才来军营七天一练;再次一等的去城里给官员、司礼监御马监大太监们当仆役。
夏言冷笑着对阎洪和郭勋说:“圣上把拱卫京师的精锐交给你们,就是这个样子?
郭侯爷,你们京营的参将被派到大同任总兵,什么表现,心中没数么?阎老公,你带腾骧四卫不过如此,还想亲自考核腾骧四卫的军官?”
阎、郭两人没想到夏言直抒胸臆不留情面,阎洪身为御马监大太监,可以跟兵部、内阁抗衡,听到夏言的数落,一时说不出话来。惟有郭勋抗辩道:“夏给事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夫接手京营时,京营比现状更为不堪!否则大行武宗皇帝召边军进京做甚?
老夫上任以来殚精竭思重整军备,从原来的十几天一练改成七日一练,未来将恢复五日一练!京营正在好转,是有目共睹的!”
夏言冷冷看着郭勋道:“圣上将京营交给你都三年了,你搞成这样,难辞其咎!侯爷还是多花点心思在练兵上,少插手朝臣的升降。”
看看脸涨得通红的两人,夏言最后道:“我自会秉笔直书,你们等着听参吧!”
说罢夏言甩手而去。回城路上,郭勋抱怨杨植道:“大侄子,你们都是进士,刚才你也不说和说和。”
“夏桂洲这个人就是这样,谁都不放在眼里。他人不错,但伯父你今后要小心。”
回到城里已经晚上,杨植拿了一张草稿纸去罗钦顺家里登门拜访,进屋就对罗老师说:“老师,弟子今日送你一场大富贵。”
罗钦顺怒道:“从你考上秀才起就跟我说富贵,你知道我这几年怎么过的吗?书也读不进去,学术论文也写不出来!”
杨植吃惊道:“老师,怎会如此?你平时教育弟子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大学术,要把平生所学藏诸名山传于后世!怎么现在不做学问了?”
罗老师冷哼一声道:“你平时教育为师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为师深思之后,认为你说的有道理!我们确实不能关起门来做学问!
正德末年老夫当过一年多的吏部尚书,这段经历使为师对于气学的领悟更进一步!”
杨植欣慰地说:“所以弟子往往是对的!老师想在气学上再进一步,不妨把这个抄一下,明天递给通政司!”
罗钦顺戴上老花镜接过草稿纸看,见是一封奏疏,奏疏的名字很大:《为大议礼谏皇帝疏》。
卧草!不肖弟子居然想跟老夫同归于尽!你想上吊我给你麻绳,你想喝药我给你递瓶,不要连累我!
罗老师定定神,看草稿内容。里面说方献夫去年编成的《大礼奏议》因为时间仓促,编得不够完善,只是简单地把议礼奏疏集结一下,中外臣民看后还是不能明辨是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