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老爷如果没有身边的家丁,士绅如果没有身边的看家护院,那他们不过如此!我们今晚先杀了桂总兵、朱副总兵的家丁,再在城内点火!”
郭巴子、徐毡儿、胡勇等十多名意图第三次兵变的骨干趁着营兵放假,在七月八日下午进入大同城,于夜深人静之际对桂勇的总兵府发动了袭击。
门口松懈的守卫很快被郭巴子等人解决,总兵府大门被乱兵悄悄打开,乱兵们潜入总兵府,杀死了十多名熟睡中的家丁,当桂勇被乱兵从梦中唤醒,才骇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乱兵的俘虏。
乱兵制住桂勇后,并没有侵害桂勇的家小,而是接着去隔壁副总兵朱振的府第,准备把朱振也拿下。
总兵府的动静引起了朱振的家丁的警觉,当乱兵前来时,朱振的家丁发出警报,乱兵见朱振府邸已有防备,迫不得已开始强攻,向朱振的庭院中、屋顶上投掷火把。
熊熊烈火又一次发出信号,大同城内的军兵骚动起来,不安分守己的士兵和城内官绅的奴仆趁着夜色四处放起火来。
城内总兵的标兵营、镇守太监的亲兵营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和怪叫,士兵们蜂拥而出军营,在夜色中敲开一家家的官绅宅第,大肆抢劫。
七月九日下午,杨植、王郎中的大车队来到大同城附近的西安驿站,惊愕地看到大同城内冲天的黑烟。
大同城发生了第三次兵变!
车队在驿站驻扎下来,杨植安排随队的京营小队长做好防卫,并派出郭雷、孟青等人前去大同城下打探消息。
一个时辰后,郭雷孟青带来了蔡天佑、朱振、武忠等大同城的军政长官,朱振等武官还带出来了自己的家小。
“又又又兵变了!”朱振苦涩地报告说:“乱兵杀了桂总兵的家丁,扣住了桂总兵,四处点火,城内就乱了,乱兵天亮后把我们赶出了大同城。”
杨植心中有数,问道:“城内宗藩如何?没遭到乱兵侵害吧?”
失陷宗藩的罪非常大,远高于弃民弃军,是以杨植有此一问。
蔡巡抚回道:“我等出城之时,特地前往代王府及博野王府,要把他们带上,但代王紧闭大门,在墙头上自云身为太祖高皇帝子孙受命驻守大同,乃天家在大同之象征。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全家人死也要死在大同,无计可施之时宁可阖府自焚,绝不逃逸。”
杨植与王郎中闻言暗自点头称赞,杨植又问了第二个关键问题:“诸君的印信都带出来了么?”
见几名官员接受了前任教训,倒是都带着印信。杨植又问:“城内情况如何?”
一名参将回道:“比前两次兵变更乱!更多官吏被杀,更多的士绅家被抢,更多的衙门被烧!”
王郎中之前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刺激的情景,问杨植道:“我们怎么办?”
杨植冷静回道:“上次乱兵抢劫了钱财都没有被追回,反正也没有人知道,估计他们尝到了甜头。我们两人联署一份奏疏,他们也写他们的奏疏,一起报告给朝廷吧!”
两边各自写好发出奏疏后已经是深夜。杨植安排蔡巡抚等人在官驿里挤挤住下,对郭雷和孟青道:“我去大同城下看看户部粮储的情况!”
户部总理大同粮储的员外郎哪里敢睡觉,披挂整齐安排了仓丁严守。当放哨的仓丁把杨植带到办公室时,员外郎愣住了,脱口而出道:“杨翰林,怎么又是你?”
杨植简单交流了一下情况,以户部郎中的身份勉励了员外郎几句,传授了一些布置安保的心得,便打马去大同城下看城。
深夜一片寂静,弯弯的上弦月俯视着大地,对人世间的悲欢无动于衷。
马蹄哒哒地走在石板路上,声音传出很远。
杨植低头想着自己该如何应对这次兵变,路过城南军户家属区时,听到路边有人轻声唤道:“杨青天,杨青天!”
郭雷警觉看去,却正是当初自己给他赠送过坎肩和银子的那名军兵,连同几名军户。
“杨青天,大同现在不比前两次,里面都疯了,你们不要过去!”
七月十日夜,嘉靖在紫禁城里第三次收到了大同兵变的急报,连忙召来相关大臣紧急来中极殿商议。
这次的奏疏更全面更详细,从嘉靖到各位中枢重臣在深夜被唤醒,已经对大同的乱兵失去了耐心。
兵部尚书金献民激愤道:“可一可二不可三!大同军兵已不值得朝廷信任,宜以雷霆之势调兵平定叛乱,给边镇打个样!”
大司马随即提出辽兵李贤平定甘州之乱正在返回辽东的途中,可与朔州卫、应州卫,并调宣化镇精锐平叛,他的意见获得了一致赞同。
下面就是商议谁统领这些各自互不隶属的军队,按大明自于谦以来形成的制度,必须要文臣领军。
根据翰林、京官与地方官的比较原则,此时大同府境内尽管有地方官三品山西按察使实职差遣大同巡抚的蔡天佑,但地位最高的是从五品侍讲学士杨植,杨植如果被蔡巡抚指挥,丢的是皇帝和朝廷的脸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