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正发愣呢,突然黛玉把个手帕子扔过来,正好砸他眼睛上,吓了他一大跳,宝玉忙问:“谁啊?”黛玉摇头晃脑地笑说:“哎哟,不好意思,我手滑了。刚才宝姐姐要看那个呆雁,我给她比划,结果手一滑。”宝玉边揉眼睛边想说话,但又不知道说啥好。这时候凤姐儿来了,聊起初一去清虚观打醮的事情,提议宝钗、宝玉、黛玉他们一起去看戏。宝钗一听,笑着说:“得了吧,这天儿这么热,哪有没看过的戏啊!我不去了。”
凤姐儿说:“他们那儿凉快得很,两边还有楼呢。咱们要去的话,我提前几天就派人去,把那些道士都轰走,楼上好好收拾一下,挂上帘子,一个闲杂人都不许进庙,这才像样子嘛。我已经跟太太说过了,你们不去,我自己一个人去也行。这些天在家里闷得慌,唱戏我也看不舒服。”贾母听了,笑眯眯地说:“既然你想去,那我和你一起去。”凤姐儿一听,乐得开花:“老祖宗也去?太好了,就是我又享受不到了。”贾母说:“明天我在正面楼上,你在旁边楼上,你不用过来拘束,怎么样?”凤姐儿笑着说:“老祖宗就是疼我。”贾母转头对宝钗说:“你也去,你妈妈也一起去;这么长的日子,在家里也是睡觉。”宝钗只能答应。
贾母又让人去请了薛姨妈,顺道告诉王夫人,要带她们一起去。王夫人因为身体不舒服,还要准备迎接元春回家,已经说了不去了。但听贾母这么一说,还是笑着说:“还是这么有精神。让人告诉园子里的人,谁想逛园子,就初一跟着老太太一起去。”
这话一传开,别人可能还好,但那些丫头们,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听了这消息谁不想去?就算她们的主子不想去,她们也会想法设法劝她们去。所以李纨她们都说要去。贾母听了更高兴了,早就让人去收拾准备,具体情况就不细说了。
这天一早,荣国府门口车水马龙,人山人海,那帮下人一听说是贵妃要行善事,贾母亲自去拈香,又是端午节,所以啥啥东西都准备得妥妥的,跟平时大不一样。
没过多久,贾母她们就出来了,贾母坐着一个八人抬的大轿子,李氏、凤姐、薛姨妈一人一个四人小轿,宝钗和黛玉一块儿坐个装饰着珠宝的翠绿小车,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一块儿坐个华丽的小车。然后是贾母的丫鬟鸳鸯、鹦鹉、琥珀、珍珠,黛玉的丫鬟紫鹃、雪雁、鹦哥,宝钗的丫鬟莺儿、文杏,迎春的丫鬟司棋、绣橘,探春的丫鬟侍书、翠墨,惜春的丫鬟入画、彩屏,薛姨妈的丫鬟同喜、同贵,还有香菱和她的丫鬟臻儿,李氏的丫鬟素云、碧月,凤姐的丫鬟平儿、丰儿、小红,王夫人的两个丫鬟金钏、彩云,也都跟着凤姐来了。奶妈抱着大姐儿坐在另一辆车上。还有一堆干粗活的丫鬟,加上各个房里的老嬷嬷、奶妈,还有跟着出门的媳妇们,黑压压的一大片车。
街上的老百姓一见是贾府的人去烧香,都站在路边看热闹。那些小门小户的妇女们也都开门站在门口,叽叽喳喳,比比划划,就像看大戏一样。只见前面的仪仗队整整齐齐,一个年轻公子骑着银饰白马,彩色的辔头和红色的缨毛,在八人轿前带头,带着车队和人马,浩浩荡荡,一片繁华景象,烟尘滚滚,遮天蔽日地来了。周围静悄悄的,只能听到车轮和马蹄的声音。
没过多久,就来到了清虚观的门口。耳边传来阵阵钟鼓声,一看,张法官已经整装待发,手持清香,带领一群道士站在路边等着了。宝玉从马上下来,贾母的轿子刚进山门,一看到那些泥塑的城隍土地像,赶紧叫停了轿子。贾珍带着一群小辈赶紧上来迎接。凤姐儿的轿子飞快地赶到前面,她带着鸳鸯等人上来迎接,一见贾母下了轿,急忙要搀扶。
就在这时,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拿着个剪筒,负责剪掉多余的蜡烛花,想找个机会躲起来,结果一头撞到了凤姐儿的怀里。凤姐儿一巴掌扇过去,小道士被打得滚了一圈,她还骂道:“小野杂种,想往哪儿跑?”小道士爬起来还想往外跑,这时宝钗她们下车了,一群女人把小道士围得水泄不通,纷纷大喊:“抓住他,打他!”贾母听见动静,忙问发生了什么事,贾珍赶紧过来询问。凤姐儿搀住贾母,解释说:“是个剪蜡烛花的小道士没躲好,现在到处乱跑。”
贾母一听,忙说:“快把那孩子带来,别吓着他。这些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被宠大的,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万一吓着了,怪可怜的。他父母得多心疼啊。”说着,就让贾珍去把孩子带过来。贾珍只好去拉那个孩子,他手里还拿着蜡剪,跪在地上直发抖。贾母让贾珍把孩子拉起来,告诉他不用害怕,还问他几岁了,那孩子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贾母连声说“可怜见的”,然后对贾珍说:“珍哥,你带他去吧,给他点钱买果子吃,别让人难为他了。”贾珍答应了,就带孩子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版红楼梦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版红楼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