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一,深夜。
福建,厦门本岛,西南面的延平王府。
议事大厅内,灯火通明,文臣武将,齐聚一堂。
主位上,大明延平王,纵横四海的郑成功,脸色阴沉,表情肃穆,一动不动。
左右两侧,文臣大将,分列两侧。
左侧,世子郑经,工官冯澄世,兵官洪旭(水师总督,忠振伯)。
户官郑泰(建平侯),礼官郑擎柱,吏官郑省英,参军陈永华。
右侧,五军戎政王秀奇,左提督翁天佑,右提督马信,前提督黄廷。
右武卫周全斌,水师左军林察(辅明侯)。
一个个,明郑集团的大佬们,低头怂腰,死气沉沉,寂静如鸡,一声不吭。
半个月以前,厦门大决战,爆发了。
明郑的家园保卫战,玩命抵抗,杀敌,他们打赢了。
不但是打赢了,他们还完了一部分的反杀。
从围头湾登陆,一路沿着海岸线,收复了沪深,永宁卫,宝盖山。
经过半个月的浴血奋战,反攻反杀,他们斩获的清军头颅,就有一万多。
那些被水淹死的,找不到尸首的,俘虏的,逃亡的,乱七八糟的,全部加起来的话。
此战,清军的损失,肯定不少于两万五,甚至是更多。
但是,大战打完了,他们却是高兴不起来,一个个脸色阴沉,噤若寒蝉。
“咚咚咚、、”
沉寂了一会儿,眼见没人出声。
主位上的延平王,率先敲了敲桌子,提示要开会了,要议事了。
可惜,环顾左右,一个个的看过去,还是没人愿意站出来啊。
这一刻,威武霸气的延平王,也不得不摇了摇头,内心底,深叹一口气啊。
是啊,刚刚赶走的满清鞑子,还没有享受到胜利的喜悦。
不曾想,西南的大明朝廷,又开始动了,意图不明啊。
眼前,大厅里,十三个文臣武将,都是厦门郑氏的核心,荣辱与共,压力太大了啊。
“复莆啊”
“你先说,说一说此战,咱们的战损吧”
“还有,也说一说,此战的斩获,战果”
、、、
最后,心累的延平王,还是点名了陈近南,让他先汇报战况吧。
呃,没错的,点的就是他。
此时,大厅里的一众大佬们,就属这个小年轻,资历最浅,位置最靠后。
参军嘛,干的也是这个活计,筹谋,统计,分析,谏言,乱七八糟的事情。
半个月前,是一场满清鞑子,预谋已久的厦门围攻战,准备了半年之久。
可惜,开战之后,一天都没有打完,达素就退兵了。
于是乎,手握不少精兵的延平王,就开启了反攻反杀,四处追击围剿敌军。
厦门本岛,海门岛,大小嶝岛,大百屿等等,都有不少,四处散落的满蒙残部。
甚至是,有些杀红眼的郑军,都追到了海岸线,一路围杀过去,砍头颅,抢战功。
以至于,到了今天,他们的围剿战,还没有彻底,完全的结束。
“咳咳”
听到点名了,资历最浅的陈永华,眉头一紧。
忍着内心底的激动,少许惊讶,轻咳两声,缓缓的站了出来。
周边,两侧的文武,对于陈永华站出来,也是没有一丝动静,当做没看见似的。
按照以往,他这个小年轻,是没有资格,出席这种军政级别的要事会议。
甚至是,旁听,记录的资格,都是不可能的。
毕竟,年龄太小,30岁都不到,资历更是浅薄,没啥战功,理政过人的业绩。
但是,金夏太小了,方圆几十里,真正的弹丸之地。
以前,明郑的地盘不小,至少拥有漳州府。
周边州府县的人才,甚至是下面的广东,听闻延平王的英雄壮举,也会千里投奔。
现在,这几年,就不行了。
满清占据了整个福建陆地,封锁了海岸线,投奔的老百姓和人才,肯定就越来越少。
很自然的,就轮到陈永华出头,这种官二代,郑氏豢养十几年的专业核心人才。
“回禀延平王”
“诸位同僚,将军”
“下臣,就先说一说,清狗子的战损”
、、、
汇报之前,沉下心来的陈永华,先给主位上,两侧的文武,拱手,躬身行礼一番。
华夏五千年,讲究的是论资排辈。
出来混,走江湖,混朝堂,只有懂规矩,守规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更何况,他陈永华,小年轻一个,骤然爬到了高位。
他要想站稳脚跟,做好自己的参军职位,就必须更加严谨,懂事,识时务。
“嗯、、”
看着如此懂事,稳重的陈参军,一本正经的样子。
主位上的郑成功,点头轻轻嗯了一声,脸色欣慰了不少。
这是他自己选的人,知荣辱,懂进退,会办事,懂做人,将来的成就,不会差的。
看来啊,这一次的围攻战,保卫战,这个参军,成长了不少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