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常洵还需要这些人去加强冶炼、造船、军工、研制蒸汽机、火车等等,而且他自己的大学知识甚至是高中知识也只记得零星,所以这时培训班只是或主要是领他们进门而已,在学制上时间最多三年,之后他们自己就要去当老师、当研究员了。
另外就是这三年也会成熟一个或需要一个就派出去工作了,于这时招来的人而言这培训班仅是一个门槛,下面靠他们自学为主,起码十年之后等他们有了积累才可能办起真正的中学级师范与大学级师范,从而让教育体系完整起来。
在这之前只能靠引进西方人着作学习、实践实验、自我学习互相学习,直接从学校学习到大学根本就不可能。
而且到那时也只有部分学科勉强达到大学水平,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学科尚刚开始,甚至是连概念也没有。所以十年后从学校出来的人中不少将承担各种开拓任务,而不是如后世大学毕业就吃老本的人多。
好在常洵虽需要大量人才这时起步与要求却低,如高炉这时代的顶级工匠在常洵指出一些关键点也摸索搞成了。一成功仅煤的消耗就减少了一半,仅这优势完全可以垄断大明冶炼业,因为这乃是这时的世界超级水平。
当然这个起点不高顶级工匠可以完成,接下来难度更大,需要更多知识因此需要从业者接受更多的教育。只不过这时纯教育让小孩读到大学再实践的方式不可能,还有这方面教育、学习、研究也会同时进行才行。
如这时的工匠有一定实践经验却不大识字,常洵就推动工匠业余读书。再加上这时需要他们不断上新工艺、新设备,在这过程中不断学习、实践、研究,以后他们中一部分人就成了有知识的专家。
虽成为数学家之类不大可能,但今后如冶金方面各专业教材与教师基本上要靠他们了。当然由常洵此时办培训班中出来的人成为各业专家的可能更大一些,毕竟此时工匠底子太差外自信心也不足。不似这时来参加培训班的年青人,他们有一定知识又雄心勃勃。
喜欢大明新福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新福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