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七点,暮色初垂。调研结束后的范志国婉拒了省委安排的正式晚宴,只在省委食堂简单用了工作餐。
王维波、李平江及一众省委班子成员陪同他返回省委招待所2号别墅。
别墅门前,范志国抬手看了看表,转身对王维波说:“维波同志,跟我进来坐坐。”
王维波心头一动,立即跟上范志国的脚步。两人一前一后步入别墅,工作人员将他们引至书房,奉上茶水后便悄然退出。
门外,其他班子成员尚未离去。范志国的秘书走到李平江身边,低声道:“平江省长,部长等会儿要逐一和班子成员谈话。另外,还请通知政协的江淮议主席。”
这话让李平江微微一怔。通常来说,人大和政协的领导不会参与这类工作调研,最多就是在迎接时露个面。这次范部长特意要见政协领导,其中必有深意。
他立即吩咐工作人员通知相关领导,同时与其他常委一起在旁边的会客室等候。
会客室内很快烟雾缭绕,众人三三两两地交谈着,但每个人的眼神都不时瞟向书房紧闭的木门,气氛微妙而凝重。
书房内,范志国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氤氲的水汽模糊了他镜片后的目光。
“维波同志,”他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回避的分量,“汉江前半年的经济增长数据,想必你也仔细研究过了。作为省会城市,这个增速,是不是太慢了些?”
王维波的心猛地一紧。果然,范部长此行的重点就在这里。他斟酌着用词,谨慎地回答:“部长,汉江发展缓慢,我们省委省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在统筹协调方面......”
范志国轻轻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我想知道的,是原因。”
他的目光透过镜片,直视着王维波:“同样的宏观环境,同样的政策支持,为什么阳城能实现25%的增长,而汉江却步履维艰?是班子出了问题,还是另有原因?”
王维波感到后背微微渗汗。他与范志国曾经搭过班子,深知这位老领导的作风——从不满足于表面文章,一定要深挖根源。
这次范部长亲自前来,显然是对汉江的发展速度极为不满,甚至可能已经动了调整班子的念头。
他深吸一口气,知道此刻必须坦诚以对。
“部长,经过我们省委的初步分析,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王维波条理清晰地说道,“第一,机构改革对汉江的冲击较大。作为省会城市,汉江的机构设置最为复杂,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职能衔接不畅、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
范志国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
“第二,汉江市委市政府在发展思路上还不够清晰。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之间摇摆不定,错过了几个重要的转型窗口期。”
“第三,”王维波稍作停顿,选择了一个相对委婉但不失准确的表述,“班子内部存在一定的思想分歧,未能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书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范志国起身踱到窗前,望着窗外暮色中的庭院景观。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既然不换思想,”范志国转过身,语气平静却掷地有声,“那就换人。”
王维波的心猛地一跳。这句话的分量,他再清楚不过。
“汉江的发展不能再拖了。”范志国走回座位,目光锐利,“作为省会城市,它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全省的发展大局负责。下半年必须迎头赶上,绝不能停滞不前。”
他稍稍放缓语气:“这次我带着使命前来调研,就是要摸清实际情况。维波同志,如果确实需要调整汉江的主要领导,你认为谁比较合适?”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王维波感到压力倍增。他深知,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关系到汉江的未来,也考验着他作为省委书记的识人用人水平。
“部长,”王维波谨慎地开口,“从推动汉江发展的角度考虑,我认为新任市委书记需要具备几个特质:一是要有开拓创新的锐气,能够打破现有的思维定式;二是要熟悉经济工作,能够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三是要有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能够凝聚班子合力。”
他没有直接推荐具体人选,而是先阐述了岗位需求,这是一个稳妥的策略。
范志国微微颔首:“说得在理。那么,在现有的干部中,有没有符合这些条件的人选?”
王维波知道,这个问题无法回避。他沉思片刻,说:“从省内来看,有几个同志值得考虑。比如阳城市的高成飞,他在推动阳城经济发展上表现出色;还有省委的宋江同志,虽然年轻,但在机构改革中展现了很强的统筹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特意提到了宋江,想试探一下范志国的反应。
范志国不置可否,转而问道:“周东军同志在汉江工作也有一年多了,你认为他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这个问题更加敏感。王维波字斟句酌地回答:“东军同志工作勤恳,经验丰富,但在推动改革创新发展方面,可能相对保守了一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有时候显得魄力不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之退伍从政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退伍从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