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宝贵,一天都不能浪费,何况三年。
苏轼摇摇头,没再说什么。
王夫人发现了不对劲,回到房中后问道:“明年的礼部试有什么问题吗?我看你有些担心五郎。”
苏轼有些惆怅,低声道:“宫里有意让我主持这次的礼部贡举,如果诏令下来,五郎便只得回避,不能参加了。”
王夫人惊道:“那该如何是好?”
苏轼摇摇头,他想起嘉佑二年,苏洵带着他们兄弟来东京赴考,那一届的主考官是当时的文坛宗主欧阳修,小试官是写出“落尽梨花春又了”的梅尧臣,一起参加考试的还有曾巩曾布兄弟,洛学的程颐程颢兄弟,横渠先生张载,来自福建的章衡章惇叔侄,神宗朝时主持熙宁开边的王韶,曾经的新党第一干将吕惠卿等人,群星闪耀,那是大宋朝最璀璨的时代。
如今三十年过去,很多人都不在了,剩下的也都已是垂暮之年,而大宋在他们这一代人手里,反而还不如当年仁宗朝了。苏轼很希望自己能如当年的欧阳文忠一样,为朝廷选拔出一批干才,为大宋续上曾经的辉煌。
可如果接下这趟差,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儿子?他看着苏过自师从王安石开始,坚定地一步步地往前,做了那么多的事,就是为了能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的抱负,若要推迟三年应试,该是多大的打击?
但玉尺量才,也是苏轼眼下最大的抱负,他老了,想为朝廷留下希望的种子。
王夫人担忧地看着丈夫,既为他,也为尚不知情的儿子。
喜欢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