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日常课业,他现在主要精力都放在绘制设计图纸和加工零件上。
作为准六级工程师,这些工作对他而言得心应手。
校方也有意让他提前适应未来的研发工作。
对何雨柱来说,这比枯燥的实验课有意思多了。
之前参加工程师考核时设计的机械手表,经过他反复改良已臻完善。
从零件构造到加工流程都能自主完成,成品无论是性能还是外观都相当出色。
机械系为此专门成立了项目组,由他带队研发。
第一批试制的一百只手表已经完工,将由学校统一调配,或投放市场或另作他用。
然而,作为这款手表的主要负责人,何雨柱也因此获得了一些荣誉和奖励。
对于何雨柱来说,这样的日常工业品并非他的终极目标。
当年在轧钢厂考察时,他就已经深刻认识到国内工业机械制造的现状。
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设计水平,在硬件与软件方面,国内与国际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
毕竟众所周知,这个国家是从农业社会直接跨入工业时代的。
发达国家耗费上百年走过的路,我们才刚刚起步不到十年,需要追赶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即使何雨柱拥有系统加持,想要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
孙教授虽然忙于大型项目,但对何雨柱的承诺一点也没耽搁。
前几天,孙教授就向何雨柱透露,待他临近毕业时,四九城304研究所将派专人与他接洽。
届时,只要何雨柱的六级工程师资质货真价实,便能直接加入该研究所。
这个消息让何雨柱充满期待。
在清华求学的这些年,通过与师生们的交流,他对国内科研环境已有所了解。
304研究所是国家重点机构之一,在全国享有盛誉,汇聚了各领域的顶尖人才,甚至包括何雨柱穿越前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
若能毕业后进入304研究所,起点便已超越许多人。
至于未来能走多远,全凭何雨柱自己的努力。
这个时代英才辈出,各行各业的先驱者都在推动着技术进步。
虽然身怀系统,潜力无限,但若因此小觑他人,何雨柱难免会吃大亏。
这天,何雨柱上完课正欲骑车回家,却遇见了两个熟悉的身影。
“孙主任?”
看到孙胜利和另一位车间主任,何雨柱略显诧异。
“柱子——不,现在该叫何工了,我们来得正是时候!”
孙胜利眼前一亮,话到中途立即改口。
显然,他已得知何雨柱通过六级工程师
更重要的是,厂长打听到何雨柱的父亲何大清和师傅李保国都在轧钢厂工作,有了这层关系,便想趁机与这位年轻工程师拉近距离。
……
生产问题?
听到孙主任的话,何雨柱略微思索后点了点头:行,孙主任,我今天刚好没课,现在过去看看?
孙主任笑容满面地搓着手:那太好了,何工,真是麻烦您了。”
作为车间主任,孙胜利很清楚何雨柱六级工程师的分量。
要不是有何大清和李保国这层关系,轧钢厂想请动这样的技术专家简直难如登天。
而何雨柱答应得痛快,也是念在师傅和老何的情分上。
对他来说,解决生产问题不过是举手之劳,还能积累人脉,何乐不为。
这次没有专车接送——上回是校方安排的公务接待,这次只是孙胜利私人邀约。
好在两人都有自行车,一路闲聊着就到了红星轧钢厂。
下班时分的厂区静悄悄的,只有加班的车间还亮着灯。
保卫科值班人员看见孙主任,主动上前打招呼。
这个年代的保卫科可不止看大门,他们配着真家伙,相当于厂内的执法部门。
像轧钢厂这样的大型企业,俨然是个小社会,食堂、商店、宿舍一应俱全,职工有事往往先找保卫科而非派出所。
孙胜利指着何雨柱介绍:这位何工是厂长请来的客人,上回来过。”见是厂领导特批的贵客,保卫科干脆地递过登记簿。
何雨柱签完名,跟着孙主任走向办公楼。
您稍等,厂长正要出来,我去通报一声。”孙胜利看了眼手表,快步上了楼。
片刻后,楼上走下几个身影。
当来人走近时,何雨柱的目光忽然一顿,落在了其中一人身上。
一大爷?
只见下楼的人群中,孙主任走在最前,后面跟着两个人。
一个身着黑衬衣的中年男子微微挺着肚子,约莫四十出头,面容和蔼,想必就是轧钢厂的厂长了。
而站在厂长身旁的,正是易中海。
易中海原本正与厂长交谈,听见喊声抬头一看,顿时愣住了。
柱子?你怎么在这儿?
易中海脱口而出。
按他对柱子的了解,对方根本不该出现在这种场合。
易工,您认识何工?孙胜利敏锐地问道。
何工?等等......易中海瞳孔猛地收缩,满脸震惊,孙主任说的那位何工,该不会就是柱子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傻柱,有种你再说一遍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傻柱,有种你再说一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